河北倆“90後”同日“捐髓” 最小捐獻者誕生

曾經的兩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專程過來為今日的捐獻者“點讚”

夏葉和她的“生命種子”
11月30日上午,河北倆“90後”同時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當天年僅21歲的“小鮮肉” 張成祥成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建庫以來年紀最小的捐獻者。
“90後”夏葉:為“捐髓”推遲手術
今年23歲的夏葉來自石家莊,曾多次獻血,並於2012年9月加入骨髓庫,2015年7月接到配型成功電話。夏葉給人的印像是,炯炯有神的眼睛裏充滿着愛,胖乎乎的臉上永遠挂着微笑。當記者看到她時,她正在和家人聊着天。
“三年來,我從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志願者,也曾多次希望幸運之神可以降臨,讓我兌現生命諾言,三年後我終於如願。當我得知我將救助一名7歲的血液病小患者的時,我的眼眶濕潤了,她們家人一定很着急,我能做的是順利完成這次捐獻,讓小患者早日康復。”夏葉告訴記者。
自夏葉打動員劑開始,她的好朋友李曉蕾就一直陪着她。李曉蕾向記者透露,夏葉為了不耽誤捐獻,把原本定在10月底的關節手術整整推遲了一個月。只因她説,在最美的年齡做最美的事,青春不朽!
經過4個多小時的採集,夏葉完成生命接力,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懸液188毫升,據此,她將是全國第5274例,河北省累計第266例,2015年河北省第48例捐獻者。
“小鮮肉” 張成祥:成年後獻過7次血小板
張成祥來自秦皇島撫寧縣,是一名退伍軍人。 2012年7月23日加入骨髓庫,今天他的220毫升的“生命種子”將為上海某醫院一名1周歲小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據此,張成祥成目前河北年齡最小捐獻者。
自張成祥18歲開始就每年堅持獻血,期間獻過7次血小板。
“11月24日早上,在來石家莊的路上我不小心把錢包弄丟了,在經過秦皇島紅十字會胡藍鶴和電台、報社以及一些志願者協會的愛心接力幫助下,當天晚上錢包便找回。這件事更加堅定我要幫助這名小患者的決心。”張龍祥説道。
在採集室記者還看到了曾經的捐獻者,楊紅梅和劉振林。
林振林是今年3月份的捐獻者,今天專門過來為這兩位捐獻者加油。劉振林告訴捐獻者們,在採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手麻、腿麻等一些現象,但不要擔心,這是正常反應。等採集完身體就會慢慢恢復,此後也不會對身體産生不良的影響。
據了解,2003年1月27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批准河北省建立河北分庫,同年8月1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省分庫正式成立,主要負責河北省內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普及宣傳、志願者動員、登記、血樣採集,HLA分型檢測、數據上傳和捐獻者服務等工作。年齡在18-55周歲,身體健康,經各項血液檢查合格者,都可以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截至目前,志願者已突破12萬,河北省已有26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此外,河北省有11例境外捐獻,涉及美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