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江蘇無錫65%退休教師成為“關愛志願者”

2015年12月02日 16:44:56 來源: 光明日報

    史順珍夫婦辦起免費輔導站,19年來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放學託管和寒暑假補習;李宗元20年為江南大學學生作500余場講座,受眾超過10萬人次;俞斌21年五赴貴州、六下雲川、百餘次走進大別山區,幫助350多名素不相識的貧困學子圓了上學夢……

    目前,江蘇無錫有1.7萬餘名退休教師成為關心下一代工作“關愛志願者”,佔退休教師總人數的65%。無錫市教育局局長唐加俊&&,這些教師離崗不離責,心繫未成年人成長,譜寫出了屬於他們的別樣“夕陽紅”。

    從退休教師到關愛志願者的“無縫對接”

    今年10月,無錫旅游商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糜星華迎來了自己60歲的生日,也正式從教師崗位退休。但他並不失落,因為退休當天他就領到了新的工作證——“關愛志願者證”,“我還可以跟孩子們一起,見證並參與他們的成長”。

    糜星華告訴記者,學校教育關工委在他退休前就讓他填寫了一份“徵求意見表”,包括退休後是否願意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大學教授的科目和課程分別是什麼等問題。“就這樣,我從教師成功轉型為志願者,退休不退崗。”

    這是無錫市教育系統工作人員的普遍退休流程。無錫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張志新告訴記者:“教育關工委是教育局一項重要的工作,無錫每所學校都設關工委,提前向退休教師徵詢意見,實現了退休教師從教師到關愛志願者的‘無縫對接’。”

    截至2014年底,全市26040名退休教師中有17022名活躍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一線,佔退休教師總人數的65%。

    600余家免費家庭輔導站建立

    在宜興市徐舍鎮堰頭村,有個家喻戶曉的家庭輔導站,輔導者是退休教師77歲的史順珍和78歲的王克誠夫婦。1996年,他們發現附近不少農民工子弟學生放學沒地方學習,便開辦了這家免費家庭輔導站,利用雙休日、寒暑假為學生輔導。這一辦,就是19年。

    因為不收錢,輔導班沒有經費。夫婦倆只能“就地取材”:主臥靠窗的櫃子改成了書桌、客廳的餐桌也供孩子們圍坐學習;就連次臥的床也拆了,好騰出空間來添置幾套桌椅。

    “隨着雙職工家庭、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加,孩子教育確實是問題。擁有幾十年的工作經驗,也有大把的空閒時間,我們可以提供幫助!”史順珍夫婦免費家庭輔導站的事兒很快在無錫教育圈傳為佳話,不少退休教師紛紛效仿,辦起了各具特色的免費家庭輔導站。

    目前,無錫全市已有600余家免費家庭輔導站,這些退休教師不收取孩子和家長一分錢,婉言謝絕了社會培訓機構的重金聘請,堅守着人民教師一顆紅心、兩袖清風、三尺講&的人生追求。

    助學足跡遍佈山區

    11月6日,年過七旬的俞斌又踏上了他的大別山助學之旅。他走進皖豫兩省交界的大別山區,考察了河南商城伏山鄉七里山和徐院兩所小學,送去了無錫“愛心旗桿工程”項目的4000元愛心款、“免費晚餐”等,還給孩子們作“道德講座”。

    “中國好人”俞斌的山區助學可追溯至1994年。當時,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1+1助學行動”,他第一次與貴州省開陽縣立京小學劉章武“結對”助學。得知對方地址後,他立即匯出了400元錢,而當時他的月工資才300多元。

    至今,他給山區孩子的助學款已累計超過28萬元。

    像俞斌這樣熱心教育事業的退休教師還有很多,無錫退休教師中涌現出了一批“中國好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他們共同的心聲是:“我們不求名與利,只求下一代更好地成長,有他們在,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就有希望!”(光明日報訊 記者 蘇雁 通訊員 陳敏)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8491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