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志願服務從“學雷鋒”開始

華蓋創意 供圖
“學雷鋒”是新中國最早具有志願服務色彩的活動。自1963年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倡議提出以來,這種不求回報、只為助人的志願者精神歷久彌新,滋潤、感化、幫助着幾代人。每年的3月5日為全國“學習雷鋒日”,3月份也發展成“學習雷鋒月”,雷鋒精神至今仍然激勵着人們投身於志願服務當中。
幾十年來,從“學雷鋒”特色表述到“志願服務”的通用表達,從個人的愛心分享到社會責任的認同,從個人臨時性的志願服務到有計劃的組織運作,從政府大力推動到民間力量興起,中國志願者及中國志願服務,也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齊頭並進。一個“雷鋒”早已延伸出無數的“中國志願者”。
2008年,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近150萬名志願者的熱情服務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了全世界的好評和認可,使得“中國志願者”被世界各國媒體頻頻提及和讚揚,可謂“一戰成名”。
在汶川地震、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南京青奧會等重大事件中,都可以看到我國志願服務隊伍的強大力量。我國各類服務內容、主題不同的志願組織不計其數,人們對志願服務由陌生變得熟悉,更有不少熱心公益的人士,將志願服務作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因中國志願者在搶險救災、環境保護、重大賽事活動等方面的感人奉獻,2010年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評選中,就將獎盃頒發給了“中國志願者”群體,他們平凡至偉,是新時期最可愛的人。
1990年6月,我國深圳義務工作者聯合會成立,開始了最早的熱線諮詢和信箱服務,並向社會招募義務工作者,標誌了我國第一個註冊義務工作社團誕生。1994年12月5日,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這是由志願從事社會公益事業與社會保障事業的各界青年組成的全國性志願服務組織。該協會是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的聯席會員組織。據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報告顯示,我國經過規範註冊的青年志願者總數已達到4043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註冊志願者每年向社會提供7億小時的志願服務,全國70%的縣市區和2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願者協會,志願者服務站達到13萬多個。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民政部就號召推進社區志願服務。現在,我國社區志願者與青年志願者成為兩大最主要的志願主體,2013年以來,助殘志願者也開始實行註冊管理。隨着互聯網的蓬勃發展,還出現了網絡志願者,他們通過網絡提供志願服務。
廣東省1999年率先頒佈實施了《廣東省志願服務條例》,至今已有約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0余個較大的市&&了志願服務地方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志願服務事業發展産生了積極的推動和保障作用。但是,我國內地暫時還沒有一部統一的志願服務立法,為了有效保障志願服務事業健康發展,有必要加快推進志願服務的國家層面立法,從而將志願服務活動納入專業化、規範化與法治化的軌道,以契合我國志願服務事業的客觀實際與發展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