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警告“剁手族”:“買買買”是種精神疾病

2015年11月10日 10:14:00 來源: 金陵晚報

  囤積癖:“剁手族”的“好伴侶”

  值得注意的是,在“買買買”浪潮下,還有一群人也冒了頭。

  這些人熱愛收集,但並不是講究的收藏家。他們可能買來一堆東西,放在家裏不用;或者僅僅購買一個東西,就要收集全套顏色/型號;又或者無論外出旅行還是出門吃飯,都會把能順的順回來,放在家裏,越堆越多。

  這類人號稱“倉鼠星人”,就和小倉鼠一樣,有啥“食物”都喜歡先塞嘴裏、藏窩裏,可囤著囤著卻可能忘記去吃。等到某一天被忍無可忍的家人、朋友全部清理掉後,要不了多久,他們的“收集”就又堆滿房間了。

  袁勇貴説,雖然這些表現看起來和強迫性購物很像,但在心理學上,都屬于一種相似的控制障礙。

  “強迫性購物的患者主要表現為買買買,但買來不一定都會囤積,也可能胡亂丟掉或者送人; 而囤積症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囤積,囤積的東西可能是買來的,也可能是順來的。所以這兩者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是不同的問題,也需要醫生經過鑒別診斷後再進行治療。”袁勇貴告訴記者,目前看來,囤積症主要還是和認知有關,很多東西在一般人看來毫無用處,但在囤積症患者眼中卻很有價值、不能丟棄,但這種價值其實幾乎得不到體現。

  根據美國精神病學會最新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修訂版所述,囤積障礙也屬于精神疾病的一類,過去甚至認為它和強迫症頗為相似。不過這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精神障礙疾病,而且還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在國外有調查顯示,成人的囤積症發病率約為1%-3%,以老年人、男性和低收入者較為多見,在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不少見; 如果一個人的親屬中有人存在這方面問題,那麼TA的風險也許會高于普通人群。

  “對待囤積障礙,目前主要還是通過認知行為治療來進行幹預,因為許多囤積症患者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認知,而這需要治療師幫助他們重新認識。另外有研究認為,焦慮、抑鬱者更容易出現囤積行為,這種還需要根據當事人的情況來進行治療。”重症患者則需要接受藥物治療。

  特別提醒

  兩類情況 請特別注意

  雖然説“強迫性購物”和“囤積障礙”作為兩類精神障礙,我們已經知道如何分辨兩者和正常的購物、收集行為之間的差異,但袁勇貴還是提醒我們,要小心兩類特殊情況。

  “如果一個人本來很節儉,突然之間變得大手大腳,同時還伴有其他的情緒或言行異常時,這時候我們一定要警惕,這可能不是強迫性購物,而很有可能是躁狂。”袁勇貴説,強迫性購物患者的問題主要還是表現在購物上,而且他們的情況比較“一以貫之”;但躁狂患者卻會伴隨情緒高漲、言行誇張等表現。尤其是一個本來購買行為還算正常的人,突然買來很多東西,轉手就興高採烈地送人,同時總是表現得異常亢奮,情緒特別高漲,行為極度誇張,思維特別活躍,那麼身為親友家人,最好還是要陪伴其去專業人士那裏看一下,排除疾病的可能。

  相反,如果是老年人突然出現囤積症表現,同時還伴隨記憶力、注意力方面的障礙,則需要警惕是不是老年癡呆所帶來的認知功能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囤積行為。對于這種,也需要專業醫生的及時介入。

   上一頁 1 2  

【糾錯】 [責任編輯: 黃爍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412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