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照進現實:始終像紅軍那樣聽黨指揮
紅土地上,興武強兵新跨越
——貴州省遵義市加強新時期黨管武裝工作紀實

重走長征路,婁山關戰鬥遺址前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李錦 攝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80年前,毛澤東在婁山關寫下這樣的豪邁詩句。因為就在這裡,召開的遵義會議改寫了黨和紅軍的命運,引領着中國革命向勝利邁出了一大步。
如今,在這片紅土地上,聽着強軍興軍的號角,廣大軍民繼承和發揚遵義會議精神,從頭越、興武裝,再次意氣風發推進着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跨越發展。
管思想,明責任——
始終像紅軍那樣聽黨指揮
1935年1月12日,毛澤東、朱德等在遵義的老三中操場上召開萬人大會,宣講革命道理。會議結束,就有4000多老百姓表達了跟紅軍走鬧革命的決心;80年彈指一揮間,歲月在變,不變的是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遵義軍分區領導驕傲地説:“一如當年,只要一聲令下,民兵預備役就能召之即來。”
這種自信從何而來?市委議軍會上,王曉光書記的發言讓記者找到了答案:“無論經濟社會怎麼發展,黨管武裝都要做到優良傳統不斷線、標準力度不降低、思想觀念不淡化。”
遵義市歷屆領導班子,都把管思想、把方向放在黨管武裝工作的首位,讓第一書記肩負起第一責任。近年來,該市創新第一書記任職儀式制度,在人武部第一書記任職時,由軍分區黨委組織召開任職大會、宣布任職命令,提高第一書記履行職責的光榮感。同時,通過組織過軍事日、開展形勢教育、以會代訓等形式對地方領導班子、國動委成員單位負責人以及基層武裝部部長進行教育培訓,培養出一批黨管武裝的明白人。
與此同時,遵義市對全市紅色景點進行遴選整合,將100多處各類陳列館、紅色景點及相關教學設施納入黨員幹部和民兵預備役理想信念培育基地範圍。每年組織“重走長征路”“革命精神大家談”“用歷史看今天”等活動,尋根之旅中學習理解“紅軍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的內涵和價值所在,激活群眾血脈中的紅色基因,提升參與強軍實踐的自覺性。
真心履職、真情投入、真切關心。近3年來,全市先後有13名黨政領導被上級表彰為“黨管武裝好書記”、“武委會好主任”,軍分區被評為全國民兵軍事訓練先進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