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薪火相傳——寧夏55萬志願者爭當“活雷鋒”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青山街道裕園社區90多歲空巢老人趙蘭芳家中,志願服務團隊“健康行”的志願者們為她測量血壓。
60歲的銀川市金鳳區新苑社區居民馬春秀突感不適,在社區微信平台上發表求助信息,志願者劉芳帶着藥立即前往。
寧夏社會福利院裏,30余名寧夏義工聯合會的志願者與康復患者一起運動、一起笑……
目前,全區經過規範註冊的志願者總數達到了55.42萬人,比2012年增加了27.23萬人,3年增長了49.1%,成立各級志願者協會73個,建立各類志願者服務站489個。每年,寧夏參與志願服務的志願者達80余萬人次,向社會提供110萬小時的志願服務,受益群眾達到800余萬人。
專業服務,同築愛心夢
今年50歲的姜中雲被評為2015年度寧夏禁毒十佳志願者。這位坐在輪椅上22年的殘疾人,毅然走上了禁毒宣傳這條路,將自己的志願者隊伍從7人發展到300多人。姜中雲説:“作為禁毒志願者,我就是希望能讓廣大的老百姓談毒色變,讓我的家鄉成為無毒品危害的一方凈土。”
在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李玲作為志願者,曾到西吉縣田坪鄉李溝村進行過為期20天的支教活動。“第一次睡桌子拼的床、第一次喝窖水、第一次自己做飯……”李玲説,雖然當時感覺特別苦,卻今生難忘。
近年來,自治區團委、寧夏志願者協會加強專業志願服務隊伍建設,根據不同領域志願服務需求,聯合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社會團體組建了禁毒、消防、助殘、環保等領域的一批專業志願服務組織。目前,寧夏志願者年齡結構趨於合理、職業結構更加豐富、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以區、市、縣三級志願者協會為核心,以各類服務站點為紐帶,以各種專業化服務隊為骨幹,以服務陣地為依託的志願服務體系運轉流暢。
拓寬領域,匯聚紅色暖流
便民服務志願隊、青年志願服務隊、政策法規宣傳隊、小區義務清掃隊、文明勸導員、文藝演出隊……
新成立的志願服務隊伍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市縣(區)涌現,他們或戴“紅袖章”、或穿“紅馬甲”,上街頭、進社區,關愛殘疾人、溫暖老年人、進行環境整治等。
志願者,已成為寧夏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為讓這邊風景更美,自治區團委、寧夏志願者協會引導志願者團隊拓寬服務領域,優化志願者行動總體布局。深入開展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行動,選配700名項目專員組成骨幹隊伍、建設“七彩小屋”陣地511個,結對農民工子女學校487所,動員3萬餘名志願者與9萬餘農民工子女建立長期幫扶關係。聯合自治區殘聯啟動實施寧夏志願者助殘“陽光行動”,成立各級助殘志願服務隊162支,招募助殘志願者4035人,結對殘疾青少年4359人,建設“陽光行動”服務陣地37個。紮實推進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三年來,共選派3044名西部計劃志願者赴全區22個縣(市、區)開展為期1年至3年的志願服務,先後有396人在服務期滿後扎根當地,選派28支研究生支教團,199名志願者赴寧夏10個縣(市、區)的64所學校開展支教工作。
來吧,有困難就去找志願者,有時間就來當志願者!志願者們正用文明小行動匯聚着大能量,青年、老年、中小學生以及越來越多的群眾紛紛參與進來,匯聚成了一股紅色的暖流!(記者 周一青 實習生 張甲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