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真情捧給父老鄉親

2015年10月29日 10:01:59 來源: 中國國防報

    深秋的沂蒙大地,天高雲淡,層林盡染。

    地處沂蒙老區腹地的費縣薛莊鎮青山峪村,是抗戰時期著名的大青山突圍戰發生地。由於交通不便,不少群眾生産生活至今仍較困難。2014年初,山東省軍區機關把青山峪村確定為定點幫扶村,主要領導多次前往訪貧問苦、與鄉親們商量致富計劃,並籌資援建了一所八一愛民學校,投入資金對村衞生室進行了升級改造。一年多過去了,村裏鄉親們的生産生活怎樣?投資援建的愛民小學運轉是否順暢?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是否得到有效緩解?帶着這些疑問,10月15日一大早,記者跟隨山東省軍區副政委孫顯寧一行,驅車數百公里,前往青山峪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了解老區人民生産生活現狀。

    10時許,當省軍區機關的車輛沿崎嶇山路來到青山峪村委會門前時,早已等候在那的村民們立即圍攏過來,臉上寫滿了喜悅和期盼之情。

    “可把你們盼來了!這一年,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提高了,鄉親們的幸福指數上升了……”省軍區首長和機關幹部一行剛下車,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傳海就繪聲繪色地講述着小山村一年發生的巨大變化。

    青山裕村衞生室門口的義診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參加義診的省軍區門診部軍醫被山村群眾圍得水泄不通,不少村民是特地從十幾裏外趕來的。“你們的軍醫太好了,忙了一上午,看了那麼些病人,自己卻連杯水都沒顧上喝,真不愧是子弟兵呀!”説這話的是村衞生室的王光華衞生員。

    為改善醫療條件,去年省軍區不僅投入資金幫助完善升級了村衞生室,還捐贈心電圖機、超短波治療儀等醫療設備,使這個落後的山村衞生室一下子成了周邊十里八村老鄉眼中的“明星衞生室”。

    聽説省軍區領導要來,八一愛民學校的師生十分高興。在新建的教學樓前,師生們翹首以盼為他們解難幫困的親人。今年4月掛牌啟用的八一愛民學校,較好解決了山區周邊300多名兒童的上學條件差問題。

    “助學興教和醫療救助只是山東省軍區支援老區建設的一部分。”據省軍區政治部秘群處劉方龍處長介紹,為落實習主席關於“發揮軍隊優勢支援老區建設”的指示精神,去年初,省軍區專門召開支援老區建設工作會議,制定&&《省軍區支援老區經濟建設實施意見》,在全區廣泛開展幫抓班子的“堡壘工程”、扶貧幫困的“富民工程”、助學興教的“希望工程”、醫療救助的“送醫工程”、環境保護的“生態工程”、促進和諧的“平安工程”。據悉,開展支援老區建設以來,全區團以上單位掛牌援建“軍民共建示範村”181個,投入幫扶資金1370萬元,&&幫扶農村老烈屬、老復員軍人、特困群眾等896戶,對口幫建44所貧困農村小學。

    困難群眾的生産生活一直牽動着省軍區領導的心。大家顧不上休息,又分頭走進了困難群眾家中走訪慰問。86歲的老功臣蘇立勝,雖然在戰爭中失去一條右腿,但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省軍區孫副政委到家裏來看望,讓他激動不已:“黨沒有忘了我,解放軍沒有忘了我,我沒啥遺憾的了!”握着老功臣的手,孫顯寧動情地説:“您是有功之臣!黨和政府是不會忘記您的!”

    深情的問候和關懷,讓偏僻的小山村處處涌動溫情暖意。不知不覺,已到中午12點多了。餓着肚子的工作組就要走了,村民們佇立在村頭,望著漸漸遠去的車輛,深情地揮手,久久不願離去……(李京進 王玉 盧軍)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8367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