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讓“雷鋒精神”在道德模範身上延續

2015年10月29日 10:08:22 來源: 中工網

“頌道德、行公益——雷鋒在身邊”全體嘉賓合影。張起晨 攝

    近日,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名單揭曉,在全社會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為踐行雷鋒精神、弘揚德模範榜樣力量,中工網攜手《雷鋒》雜誌社於10月27日,推出直播特別策劃:“頌道德、行公益——雷鋒在身邊”節目,2015年全國道德模範鄭久強、“北京榜樣”廖理純和《雷鋒》雜誌社總編輯陶克將軍等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鋒”這個名字在我國乃至世界家喻戶曉。“雷鋒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先進文化的表徵。2014年3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接見部分基層代表。他對某連隊的“雷鋒連”指導員謝正誼説:“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你們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

    在複雜多變的新時代背景下,廣大人民群眾該如何理解和傳承“雷鋒精神”,“雷鋒精神”又衍生出哪些新的時代內涵和外延?《解放軍報》原副總編輯、《雷鋒》雜誌社總編輯陶克將軍在節目中談到自己30多年致力於研究雷鋒的一些心得體會:“我心中的雷鋒形象從我10歲時就有了。那時候覺得他是一個陽光青年,做了那麼多好事,毛主席號召向他學習、全國人民愛戴他,我就覺得做好事、當好人會受人尊敬。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要學雷鋒?我覺得,“做好人、做好事”就是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最美職工”,河北唐山鋼鐵集團首席操作技能專家鄭久強剛剛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作為“雙模範”的他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覺得道德模範就是‘雷鋒精神’的一種延續。我是一名一線職工,除了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正能量以外,還要把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身邊的職工,帶動大家共同進步,這是我作為道德模範責無旁貸的責任。”

    19歲走上工作崗位的鄭久強苦練目測鋼水溫度,煉鋼過程中的溫度在1600至1700攝氏度之間,而出鋼溫度判斷誤差不能超過5攝氏度。為了煉出一雙“火眼金睛”,他一爐接一爐地盯,直把一雙眼睛盯得又紅又腫。他23歲被破格提拔為爐長,成為唐鋼歷史上最年輕的爐長。鄭久強首創低合金品種鋼冶煉操作法,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行業技術進步作出突出貢獻,被譽為“華夏第一煉鋼工”。

    同時參加節目錄製的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副院長廖理純教授從2005年起毅然“棄商從樹”,全身心投入環保綠化事業。2011年5月1日,廖理純帶首批綠化志願者奔赴渾善達克沙地,開始了綠化基地的建設。2013年,他又在位於內蒙古高原上的河北省張北縣建立了第二個綠化基地。這兩個綠化基地的總投資達到1200多萬元,幾乎全部來自廖理純的個人積蓄。他説:“到現在,我組織了6700多人次的志願者參與植樹活動,一方面我感覺到中國的荒漠化特別嚴重,必須要有人來做;第二我也覺得我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生命裏邊要做點什麼事兒,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學雷鋒。”

    北京市東城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張廣志、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團支部書記何文濤同時做客中工網。著名油畫家胡時先生也為本次活動專門創作的油畫,柴京津、陳湛華、芮德群等藝術家也為本次活動揮毫創作。

    在活動的最後,《雷鋒》雜誌社總編輯陶克將軍還為嘉賓頒發了弘揚道德、踐行公益的紀念品和《雷鋒》雜誌以作紀念。(笑語)

   1 2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8366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