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奔走在“救心路”上的大愛軍醫——記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張衛達

2015年10月14日 14:17:25 來源: 中國軍網

    心臟手術幾乎沒有重來的機會,手術臺就是戰場——

    即使只有1%的希望,也要拼死一搏

    5個月大的韶關患兒曉峰剛呱呱落地時,就跌到了生命的邊緣。

    因術後病情多次反覆,曉峰一直住在監護室裏。面對13萬多元的巨額醫療費,父親擔心“人財兩空”,悄然丟下他走了。

    怎麼辦?張衛達對醫護人員説:“戰爭年代,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收留軍隊傷員,我們要像當年老鄉支前那樣善待困難群眾。”

    一個月後,得知兒子康復,經醫院多方努力免除了醫療費用,孩子的父親回到醫院拉著張衛達的手泣不成聲。

    從1978年踏上醫學之路,張衛達憑著對醫學事業的崇高信仰與執著追求,從戰士、醫生一路成長為心胸外科專家。他説,軍人僅有能打仗的本領是不夠的,還要有敢打必勝的血性擔當。

    今年5月,第二炮兵某部戰士吳奇因心臟粘液瘤伴雙側肺動脈栓塞,先後輾轉北京、上海等地數十家醫院,都認為沒希望了。

    張衛達檢查發現,吳奇心臟瓣膜長滿了拇指蛋大的腫瘤,心臟超荷,腫瘤組織脫落堵塞血管,隨時會致人死亡。

    手術能不能做?不做,病人只有等待死亡。做,要剖開心臟,對心臟瓣膜和雙側肺動脈內瘤栓進行全面徹底清除,成敗難料。

    “即使只有1%的希望,也要拿出100%的努力拼死一搏。”張衛達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反覆會診、討論,制訂了10多種搶救預案。經過兩次大手術,吳奇竟奇跡般地康復了。

    2012年,張衛達帶隊對戰區軍人家庭先心病患兒進行全面篩查,為37名困難軍人家庭的先心病患兒實施了手術救治。

    心臟外科是臨床醫學中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學科,因手術難度大、並發症多、風險和死亡率高,被稱為“外科之花”和“皇冠手術”。張衛達説:“心臟手術幾乎沒有重來的機會,醫生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追求萬無一失。”

    當年創建心胸外科時,科裏只有5名全科醫生,一個月只有9臺手術。短短9年,科室已形成嬰幼兒先心病、復雜先心病、重症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等多種專業優勢,建立博士點,成立全軍心血管外科中心,成為全國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主力團隊,創造了手術2萬余例,成功率高達98.6%,無一起醫療差錯、責任事故和醫療投訴的奇跡。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黃爍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317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