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故事:是他,把雷鋒選送進了部隊
挖掘雷鋒和當代雷鋒故事:
是他,把雷鋒選送進了部隊
甘肅籍老紅軍余新元 戎馬一生寫傳奇

記者和余新元老人合影留念

余新元老人在向採訪團成員告別時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為了進一步推動甘肅省學雷鋒活動,近日,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雷鋒精神研究會組織包括本報在內的11家媒體,專程赴北京、遼寧,採訪全國學雷鋒活動的先進典型人物,包括甘肅籍老紅軍、當年送雷鋒入伍的余新元,雷鋒當年的戰友喬安山和工友易秀珍,北京學雷鋒帶頭人冷寬將軍、田永清將軍、陶克將軍等,挖掘雷鋒和當代雷鋒的故事。從今日起,本報將陸續刊發相關稿件,以饗讀者。
他,今年93歲,甘肅籍抗戰老兵,一生寫滿傳奇:參加過平型關大戰、百團大戰,參加了擊斃日寇中將阿部規秀的黃土嶺之戰,國際共産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為他治過傷;新中國成立後,親手將雷鋒、“當代雷鋒”郭明義選送進了軍營;離休後,幾十年如一日踐行和傳播雷鋒精神,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今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第一個出現在央視直播畫面中的“敬禮老兵”……他就是余新元,遼寧省軍區鞍山軍分區原副政委,現鞍山軍分區幹休所正師職離休幹部。近日,本報記者跟隨甘肅媒體採訪團遠赴2000多公里以外的鞍山市,探訪慰問老紅軍余新元。首席記者郭蘭英文/圖
“我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人最多的國家”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在鞍山,一座普通的舊式平房裏,還沒有進門,記者就聽到屋裏播放着激情澎湃的雷鋒歌曲。
落座後,當記者説明採訪意圖時,老人情緒激動,並振臂高呼:“感謝!感謝!再感謝!感謝家鄉人民,家鄉人民萬歲!”
“我們代表家鄉人民向您及您全家&&親切的慰問,並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此行採訪團團長李小舟向余老宣讀了省委宣傳部、甘肅省雷鋒精神研究會和靜寧縣委縣政府的一封慰問信。
“從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您曾參加過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等大小500多次戰役,為中華民族樹起了一座座豐碑,做出了突出貢獻,家鄉人民向您致敬。”信讀到這裡時,被余老打斷了。他説:“別這樣説,我是一個普通的共産黨員,我們在共産黨、毛主席的領導下,為中國人民做出了我應該做的事情,應該做的貢獻,不能這樣誇張。你們應該把對我的關愛和這些話轉送給抗戰中犧牲流血的英烈們。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死傷3500萬人,其中犧牲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有2500萬人。你們要記住,我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人最多的國家,一定要記住這段歷史!”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戎馬一生寫滿傳奇
老人的記憶被拉回到了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
余新元13歲就給地主放羊,受盡了欺壓。1936年10月,余新元在靜寧縣界石鋪鎮迎來了中國工農紅軍。當他聽到毛主席演講説“紅軍是窮人的隊伍”這句話,便義無反顧地趕着地主家的200隻羊加入了紅軍。
抗日戰爭時期,余新元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狼牙山反掃蕩戰鬥、熱河戰鬥等戰役、戰鬥500多次,幾十次光榮負傷,其中重傷七次,被授予“戰鬥模範”榮譽稱號。
1939年,日軍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冬季大掃蕩。余新元所在團連續打退了敵人17次衝鋒,這次戰鬥中,余新元的左腿被日軍機槍打成了“馬蜂窩”,所幸,白求恩醫生剛巧到余新元所在部隊的醫療點巡診,得知此事後親自主刀,經過幾個小時搶救才保住了余新元的左腿。遼沈戰役時,余新元右腳被機槍打得血肉模糊,依然衝鋒不止,就是這一仗,他失去半個腳掌,至今仍靠假肢行走。
幫“兩代”雷鋒圓了參軍夢
解放後,在鞍山軍分區做政治工作期間,余新元慧眼識人,先後推薦雷鋒和郭明義入伍,為部隊輸送了優秀人才。
1959年11月,雷鋒因為身高、體重不符合條件,一心想參軍但被拒絕了。他反復找當時正在遼陽市兵役局任政委的余新元,堅決要求參軍。雷鋒白天在兵役局&&打雜,晚上就住在余新元家,最終,是余新元幫雷鋒圓了參軍夢。
1960年1月8日,是送雷鋒參軍的日子。余新元和愛人田儒文趕往車站,把20個雞蛋和背心、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塞到了雷鋒的挎包裏,摸着雷鋒的頭説:“到了部隊要好好學習,好好鍛煉,做一個好戰士。”握着余新元的雙手,孤兒雷鋒動情地説:“余叔叔,我要走了,我也沒什麼送你的,我就叫您一聲‘爸爸’吧!”余新元説:“別,這樣不好……”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犧牲,老兩口抱頭痛哭。17年後,又是余新元,親手把“當代雷鋒”郭明義送進軍營。
“讓雷鋒精神在甘肅大地生根開花”
“今天你們來,我非常高興、激動。家鄉是一個貧困省,是黃土高原,地形地貌多是丘陵,地薄、天旱、産量不高,要想提前進入小康社會困難仍很多。現在許多人天天喊小康,其實啥也不幹。我説駐村幹部完不成扶貧任務,就不要讓他們回來,完不成小康,就不是好黨員。”余老説。
“甘肅正在搞扶貧攻堅,30多萬名幹部聯村聯戶,要求貧困村貧困戶不脫貧,幹部不脫勾。”李小舟介紹。隨後,余老在一本雷鋒相冊上認真寫下一句話:“贈給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讓雷鋒精神在甘肅大地生根開花。”並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年月日。“這本相冊上,有雷鋒全部的照片,送給你們,希望宣傳部門和記者們能帶個好頭,樹個樣子。如果我還健在的話,我就聽甘肅學雷鋒方面的消息。”
採訪手記:給人溫暖與力量的老人
93歲的余老思維非常清晰,“我是甘肅人,要繼續為甘肅人民爭光,為家鄉人民做事、做貢獻。”老人鏗鏘有力的話語,讓人感到了一種溫暖和力量。
採訪中,鞍山軍分區幹休所政委一再提醒注意把握時間,醫務人員專門為余老把了脈。但是,余老卻堅持説:“沒關係,我還可以再談、再聊的”。
由於余老身體不是很好,原本約定只談40分鐘,但是很快一個小時就過去了。離別時,余老堅持要送我們,並且特意換上了參加閱兵式的八路軍軍服。就這樣,余老從屋子裏,一直送我們到院子裏。在院子裏,余老與大家合影留念。之後一一握手道別。等我們走出了院門,回頭再看時,余老站的筆直,敬了一個很標準的軍禮。那一刻,記者們在感動之餘,瞬間將“長槍短炮”再次聚焦這位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