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1998年2月,時任武警安徽總隊安慶市支隊戰士牛何松與方園園和她的班主任王佳武合影留念。
(一)莊嚴承諾
1998年,正在武警安徽省總隊安慶市支隊當兵的牛何松,在當地報紙“蓓蕾行動”公益廣告上看到,安徽省岳西縣響腸鎮石化希望小學的四年級學生方園園,由於家庭遭遇不幸,被迫輟學。
這讓牛何松想起了自己兒時的經歷——他家在山西省壺關縣橋上鄉後腦村,那裏條件艱苦,閉塞落後,他的哥哥、姐姐讀完初中後都因交不起學費而相繼輟學。牛何松深知農家子弟求學的艱辛,於是他立即與石化希望小學取得&&,並莊嚴承諾資助方園園完成學業。
當時,方園園一年的學費只需要500元,但對於牛何松這樣一個每月只有45元津貼費的普通武警戰士來説,卻是一筆“鉅款”。資助的錢從哪來?牛何松的辦法只有一個:多寫稿子、寫好稿子,換取稿費。自從資助上方園園以後,牛何松比以往更加刻苦學習、勤奮工作,經常利用訓練間隙,既寫新聞報道,又寫散文詩歌,晚上常常熬到深夜。1998年,他把當年見諸報端的60多件作品的稿費一點點積攢起來,再加上自己節省下來的津貼費,分兩次給方園園寄去550元。
參加“蓓蕾行動”沒多久,牛何松調到武警山西省總隊工作。當時石化希望小學的校長儲誠明曾一度認為牛何松的捐款至此結束,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張張匯款單依舊按時寄來。這讓儲校長感慨萬千:“他們不是一家人,卻骨肉相連;他們沒有血緣關係,卻血濃於水。她和他相隔千里,素昧平生,他卻用一雙緊握鋼槍的手,為她撐起了一片明媚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