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閱讀

帖文推薦

網搜聚合

更多關于的相關閱讀

服務聚合

登錄入口:
新華網首頁
 
  ·兩會內外前瞻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 ·丈夫評價傅瑩發布會表現:挺好的 第一次嘛(圖) ·兩會會場的“紅色後代”:積極建言坦率作答 ·唐士晟代表:鐵路出疆貨物以加工類産品為主 ·中國女性參政議政空間仍待增加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用多個"理直氣壯"回應山西安全生産形勢 ·全國政協委員馮小剛痛批中國社會“屌絲”心態 ·鐘南山:中國未來有爆發小規模新傳染病的可能 ·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兩會首日封、紀念封等郵品 ·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接力長跑
兩會內外前瞻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
2013年03月04日 21:48:39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小步快走” 平穩推進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對國務院下屬機構的組成和職能作出過12次不同程度的調整。此輪改革亦是改革開放後第7次政府機構改革。改革“頻繁進行”,背後原因何在?

    劉益春代表認為,大凡機構改革,都涉及責、權、利的平衡,權力關係的調整、利益格局的再分配,涉及面多,必然會有阻力。如何更加科學規范、合理配置機構,是今後發展中會不斷面臨的挑戰。

    “出臺整體方案時,應以穩為主,循序漸進,在小的調整上逐步推進。”楊曉波代表認為。

    汪玉凱教授説,改革總體上來説還應是問題導向,哪些問題比較突出,就率先改,還看不很準的,可以再看看,避免在改革中出現盲目冒進,造成失誤。

    改革不止于“大部制”

    展望行政體制改革道路,任重而道遠。代表和專家認為,本輪政府機構改革是大部門制改革的延續和深化。

    馬慶鈺教授認為,大部制改革不是簡單合並“同類項”,重在理順關係、有效銜接,確保責任明晰、運作通暢,這也是今後不斷努力的方向。

    高飛代表認為,機構改革應該服務于“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總目標,更好地解決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

    “同時,要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高飛代表説。

    馬慶鈺教授表示,還要通過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推進政府績效管理。(記者衛敏麗、雷敏、王曉明、劉美子、陳二厚)

   上一頁 1 2  

( 編輯: 劉瓊 陶婷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4884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