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房産 軍事 港澳 台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食品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改革強軍大幕由此拉開。軍事專家張軍社研究員、李英教授、新華社軍事記者王東明走進新華網訪談間,帶大家看一看這些部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精彩觀點
主持人
新成立的幾支部隊體現了本輪軍改的何種戰略考量?

張研究員,從去年開始,您對本輪軍改進行了持續的跟蹤。您能否先從整體上為大家分析一下,在此次軍改中,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軍委聯勤保障部隊的相繼成立,體現了本輪軍改的何種戰略考量和步驟?

張軍社
成立新型力量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8495

我想這次改革中成立的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以及軍委聯勤保障部隊,這些部隊的組建或者説組成,應該説這是具有中國特色新型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這種戰略格局是非常有意義的。過去我們知道沒有陸軍領導機構,都是由四總部代管,現在要構建一個戰區主戰、軍種主建這種軍隊建設和運用的一個體系,首先需要成立陸軍指揮機構。包括現在講的火箭軍,這樣可以更好的為未來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主持人

張研究員,我們注意到,在2015年12月31日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大會和2016年9月13日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大會上,習主席是致訓詞,而在2016年2月1日五大戰區成立大會上,習主席是發布訓令。訓詞和訓令的一字之差,是不是也體現了統帥的種種考量?

張軍社
“訓令”明確“四要” “訓詞”提出指導性意見

關於訓令,這次習主席對五大戰區成立以後作出的命令,明確要求“四要”:要毫不動搖聽黨指揮,要聚精會神鑽研打仗,要高效指揮聯合作戰,要隨時準備領兵打仗,突出了打仗、作戰、聯合等等,這是用比較簡短明確的語言提出了軍隊的根本職責和使命。在訓詞中,實際上對於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內容非常豐富。
據我觀察,目前在軍語裏面對於訓令和訓詞還沒有非常準確完整的解釋,但是我想從一些字典或者平時使用中可以看到,不管是訓令還是訓詞,裏面的訓實際上就是教導、教誨、訓誡的意思,也就是上級對下級教導、訓導的意思。
訓令是命令性的一種用詞或者文書。這次習主席在給五大戰區授旗以後下的是訓令,就是“各戰區要牢記使命, 堅決貫徹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堅決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堅決貫徹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要求戰區圍繞“能打仗、打勝仗”做工作。所以我們看到,訓令實際上就是一個命令,就是要求我們的戰區嚴格按照訓令來做。從我軍歷史上來看,比如毛主席也曾經對軍隊下過一些訓令,包括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訓令,還有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等等。
訓詞可以説是指導教導的言詞或者語言,實際上它是統帥機關對下屬進行的一種指導,甚至也可以説是訓令方式的,主要是軍隊建設各方面,是比較廣的。歷史上來講,毛主席在1952年到1953年就軍隊建設發表過5次訓詞,對軍隊建設也提出了一些原則、指導思想等,對於軍隊發展和建設都具有比較強的指導意義。
這次我們看到習主席對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發表的訓詞,對未來工作和未來任務進行了闡述,也要求來執行。簡單來講,訓令強調的是一個命令式的,對於特別重大的,尤其是涉及作戰的,是屬於一種命令。所謂命令就是要堅決貫徹執行,與作戰、戰備是有關係的。

主持人

李教授,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是本輪軍改中最新成立的部隊,國防部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在國防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這次改革,與新的領導指揮體制相適應,我們調整組建了軍委直屬的聯勤保障部隊……”那麼,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是從哪調整過來的呢?

李英
軍委聯勤保障部隊主要由原軍區後勤聯勤保障力量組成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8482

新成立的聯勤保障部隊是根據軍委聯勤保障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來組建的,按照滿足各作戰方向保障的需要,適應戰區主戰的指揮體制的需要,將過去由軍區聯勤部管轄的後勤聯勤保障力量經過調整轉隸,新組建了五大保障中心。

主持人

在國防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楊宇軍説,“聯勤保障體制改革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後勤保障體制改革的核心。這次改革,緊緊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對後勤保障體系進行重塑與再造……”李教授,如何理解成立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是“對後勤保障體系進行重塑與再造”?

李英
成立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是對後勤保障體系的重塑與再造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8483

重塑與再造主要是適應打贏信息化戰爭保障的需要,塑造打仗型的後勤,我理解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堅持信息化的後勤,二是精確化的後勤,三是行動化的後勤,四是軍民融合型的後勤。
在信息化後勤裏面,在現代戰爭條件下,軍隊要面對這麼大規模的保障,物資以及各種資源的調控必須有信息化的手段。這次我們專門講了對信息化後勤的建設。
精確化的後勤主要是講後勤管了這麼多的軍事資源,要做到資源掌控的精確化,同時對部隊實施精確性的保障。
行動化的後勤主要是指打仗型的後勤,最主要是要能夠保障部隊,實施動態性以及部隊機動性的保障。過去基地化保障和軍區的駐守型保障能力很強,但是部隊出去,伴隨保障、隨着部隊保障的後勤力量比較弱。這次建立聯勤保障部隊最主要是加強戰役的後勤保障力量,提高保障軍事行動的能力和機動化的能力。
軍民融合保障後勤主要是我們國家現在經濟發展了,提高了物質條件,同時軍隊信息化、高科技武器裝備的發展必須要依託社會進行保障。同時,戰爭的複雜性和戰爭資源消耗性必須依託社會資源進行保障。後勤就是&&國家經濟和部隊保障的橋梁。如何把國家的潛力實力轉化為後勤的部隊保障力,要通過後勤這個橋梁。現在國家把軍民融合提升到國家戰略,習主席最近提出來要推進加快形成軍民深度融合的格局,後勤保障必須要依託社會的力量來提升我們的保障能力,來完成我們對部隊實施的保障。

主持人

建成軍委聯勤保障部隊這樣一支新型力量,未來它會怎麼建設和發展呢?

李英
軍委聯勤保障部隊將成為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主體力量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8481

新成立的聯勤保障部隊是根據軍委聯勤保障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來組建的,按照滿足各作戰方向保障的需要,適應戰區主戰的指揮體制的需要,將過去由軍區聯勤部管轄的後勤聯勤保障力量經過調整轉隸,新組建了五大保障中心。
這次新組建的聯勤保障力量起的作用是戰役聯勤保障力量的關鍵環節。過去戰場分為戰略、戰役、戰術保障,過去力量構成形成了兩頭重、中間小的不合理格局,就是戰役力量比較弱。理想化或者優化的後勤保障力量,應該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體系。戰役保障力量經過重塑以後,它具有持續穩定的保障能力。因為未來戰爭物資消耗很多,對於一線的保障由戰役聯勤部隊提供穩定的、可持續的保障,專業的對一線部隊實施資源和區域性保障,所以它是具有穩定持續、快速、準確的保障,是保障的主體,是我們建設打仗型後勤的主要力量。
軍委聯勤保障部隊的建設和發展是軍改非常重要的考量。第一,要形成動靜結合、要素齊全、保障功能綜合的後勤聯勤保障力量體系。目前對於一些能力比較弱、要素比較缺的聯勤部隊要增加編制,要加強,尤其對於一些新質的保障力量,比如運輸投送、空中投送力量,加強直升機配送等等。另外,在信息化等各方面、高新技術保障方面,這方面要加強。
第二,加強建設好機動保障力量。聯勤部隊要實現打仗型的中堅力量,要有快速反應、快速機動的能量,在戰場上保障當前、保證後續,對一線部隊能夠進行有力的資源保障。建立機動型的部隊,後勤聯勤部隊可以採取全編實體、半實體或者全域編的形式,根據不同軍兵種的保障需要提高我們的機動保障能力,使聯勤部隊真正成為打仗型的部隊,能夠成為適應軍事行動化的保障的聯勤部隊。
第三,我們要依託社會力量建立軍民融合型的後勤保障部隊。因為社會上有很強的力量,比如新興科技領域都有很強的社會力量,我們通過建立預備役的後備力量來提升聯勤保障部隊的能力。我們依託社會力量就比較多了,高科技的、信息化等各種力量,尤其是像大數據、通信、快速投送力量、航空、醫療等對我們後勤能力的形成和保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廣大網友,歡迎參加我們部隊後備力量建設,一個是預備役,一個是後勤動員中心,還有一個是各種方式參與軍隊的物資採購,從各個方面支持軍隊後勤保障。

主持人

大家知道,此次軍改中將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那麼由“兵”改為“軍”,將給中國的戰略導彈部隊帶來哪些變化?

張軍社
“兵”改“軍”,火箭軍將重點加強中長遠精確打擊能力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8494

我軍戰略導彈部隊是1966年組成的,組成初期處於保密等多方面原因的考慮,我們沒有把它叫做火箭軍或者戰略導彈部隊,而把它命名為第二炮兵。國防白皮書也介紹了,原來二炮部隊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保障部隊、科研、院校、機關組成的,也明確指出我國導彈部隊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二炮部隊原來是直屬中央軍委的特殊兵種,也是一個軍種,擔負了一個軍種的職能和任務。這次改革把它更名為火箭軍,我認為這是實至名歸。
未來火箭軍和過去第二炮兵一樣,它始終奉行的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主持人

由“兵”到“軍”,火箭軍未來的作戰樣式會有哪些變化?

張軍社
未來火箭軍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來規劃

根據未來火箭軍的發展會按照它的職能定位和使命任務,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來規劃,這對於火箭軍未來發展和運用也很明白的勾畫出來了。
核常兼備就是核武器和常規武器、核導彈和常規導彈相結合,核打擊能力和核反擊能力比較強。另外,現在世界上主要大國在發展核武器的同時,實際上也在提高常規打擊能力的戰略威懾作用,包括美國、俄羅斯等軍事強國。核常兼備就是我的核武器能力要強,常規武器的打擊能力要強。
第二方面就是全域懾戰,就是全方位的,一是提高它的戰略威懾,要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能力;第二個是戰,如果我受到核打擊,我要進行戰略核反擊,這也説明未來火箭軍的使命、職責和任務,以及打擊手段,也是它未來建設的一個方向。現在我們重點要加強中長遠精確打擊力量的能力,增強它的戰略制衡能力。

主持人

陸軍是黨最早建立和領導的武裝力量,歷史悠久,敢打善戰,戰功卓著,但為何直到本輪軍改才成立了領導機構?

張軍社
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是由我軍發展歷史和戰爭形勢的變化決定的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8493

這是由我軍發展歷史原因形成的。從歷史上也知道,最初我軍成立也是以陸軍為主的。長期以來,陸軍是以步兵為主,後來擁有了騎兵、炮兵、工程兵、炮兵、裝甲兵等,最近也增設了陸軍航空兵。現在我們的陸軍已經成為了由多兵種合成的、能進行協同作戰的一個現代化兵種,它還可以跟空軍、海軍、火箭軍共同聯合作戰,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
至於説過去為什麼沒有成立陸軍領導機構?從我們軍隊組建開始實際上就是陸軍,沒有海軍、空軍,後來逐步才成立海軍、空軍。長期以來,陸軍的發展建設是由軍委四總部來負責的,這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應該説這種形式對於當時推進陸軍部隊的建設,從總部到七大軍區,到後來大軍區建設,總部直接關注,對於推動陸軍的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現代戰爭是一個聯合戰爭,不但是陸軍,還有海軍空軍,包括導彈部隊也會發揮很重大的作用。所以根據戰爭形勢的變化,這次在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成立了陸軍領導機構,我想這主要是考慮適應未來戰爭聯合作戰的形態。
成立陸軍指揮機構,有利於我們建成由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體制,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軍種可以專注於兵種的建設,這對於提高陸軍的專業化是有推動作用的。

李英
陸軍部隊成立領導機構是為了聯合作戰的需要

陸軍部隊成立領導機構是為了聯合作戰的需要,聯合作戰是要突出軍種的力量和地位,為了更好地加強軍種建設。我們在軍委和聯指,成立陸軍領導機構以後可以實現各軍種等距離的指揮和等距離的保障,有利於海、空軍種的成長,這樣才能提高我們聯合作戰的能力。空中的力量是空軍説了算,陸上的問題陸軍就有能力來解決,就是提高我們軍種的能力,才能綜合形成聯合作戰的能力。

主持人

在當今作戰樣式發生巨大變化的大背景下,陸軍在戰爭中還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本輪軍改成立陸軍領導機構,對中國陸軍的建設發展能起到哪些促進作用?

張軍社
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有助於陸軍向全域作戰轉型

縱觀我軍發展歷史或者現在來看各國軍隊的發展,陸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兵種,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聯合作戰能力,至少是陸海空天一體作戰能力,作戰能力就需要專業的軍種來指揮。過去由四大總部直接來指揮,其實牽扯四大總部很多精力。現在我們成立陸軍領導機構以後,有利於中國軍事力量由大陸軍格局走向各軍種均衡發展的局面。
另一方面,更有利於陸軍能專業化和精細化的領導,對於陸軍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也是有利的。我們看到,陸軍領導體制調整改革半年多以來,已經彰顯出了巨大的優勢和潛力。
未來我們在戰區和軍種共同領導管理軍隊方面要進一步理順關係,對於一些體制制度進一步細化。比如説現在戰區和軍種,一個是作為建設方面的領導,一個是作為聯合作戰的指揮領導,到下面部隊相當於兩條線到了一個“針眼”上。下面部隊如何協調軍種在軍委統一領導下,軍種和戰區對下面軍種部隊的指揮,既有聯合作戰的指揮,也有從軍隊建設方面的領導?下一步具體工作還要在磨合上進一步下功夫。
我認為陸軍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加快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現在成立戰區,實際上不但是在陸地,我們的沿海、近海方向全域作戰能力都要提高。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