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譚卓雯 楊 秋
4月26日,中國農業銀行(東興試驗區)東盟貨幣業務中心在東興揭牌,成為雲南廣西兩省區唯一一家為落實沿邊金融改革具體行動而在邊境一線設立的銀行業務中心;5月4日,中國建設銀行設立中國-東盟跨境人民幣業務中心,打造服務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專業平台。乘着沿邊金融改革的東風,廣西金融機構正邁開大步強勢回歸,金融助推便利貿易與投資的目標漸行漸近。
地攤銀行的“官方匯率”
在廣西綿延1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中越兩國邊貿互通紅紅火火。做越南農産品進口生意的東興邊民黃龍升,每天都穿梭於邊境線兩邊。
多年來,從現金兌換,到資金劃轉,地攤銀行為從事邊境貿易的個人和企業提供了極大方便。隨着生意越做越大,黃龍升的煩惱也隨之而來:儘管與地攤銀行合作多年,但大筆資金走地下匯兌通道總是不靠譜,正規金融渠道的缺失讓人十分無奈。
實際上,黃龍升所謂的正規金融渠道並非沒有。1996年起,東興的農行、工行、建行、中行、北部灣銀行陸續開辦邊貿人民幣結算業務。除了不能進行現金兌換外,中越兩國客商的資金劃轉基本能在銀行實現。不過,無論是業務辦理的便捷程度,還是匯率的定價,地攤銀行比銀行邊貿結算更火。
“在匯率定價上,長期以來各大銀行沒有形成成熟的人民幣與越南盾貨幣兌換匯率機制,地攤銀行是人民幣對越南盾市場匯率的主導者。”東興一位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地攤銀行的匯率主要通過中越兩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折算,並根據貿易需求情況隨時調整,一天之內會變動多次。他們制定的匯率基本上符合兩國貨幣的真實幣值,大家都沒有異議時自覺執行,形成了來自民間的‘官方匯率’。”
這種現象,演繹出邊境地區特有的滑稽現象:銀行辦理邊貿結算業務時,要去向地攤銀行詢價,再綜合其他因素得出銀行匯率。繁雜的業務流程,銀行邊貿結算始終無法成為主流,業務量逐年萎縮。
沿邊金融機構“抱團定價”
“要將邊貿結算引向正軌,必須制定出一個規範、穩定且具有競爭力的官方匯率,把定價權從地攤銀行手上拿回來。”中國人民銀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負責人&&。
去年年底,東興的農行、工行、建行、中行、北部灣銀行5家銀行決定打破各家銀行各自為政,互打價格戰的局面,實行“抱團定價”。
“對銀行來説,要統一一個可執行的匯率並非難事。人民幣對越南盾匯率要通過美元套算,各家銀行發揮海外渠道優勢從國際市場拿到的美元價格都遠遠低於地攤銀行,從而制定出比地攤銀行更有市場競爭力的匯率。”中國人民銀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負責人説。
“從我們在今年3月11日至3月24日的10個工作日裏面公布的人民幣對越南盾匯率看,1元錢人民幣兌換的越南盾要比地攤銀行高2.45個盾。”中國農業銀行東興支行副行長曾鋒繁説。
最初,各行報價只能通過QQ群內部發布。在人民銀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的推動下,一個集報價和交易信息披露於一身的網絡平台——中國(東興試驗區)東盟貨幣信息服務平台誕生。5家銀行輪流值班,每日上下午各報價一次,遇到突發事件隨時報價,價格緊跟國際形勢。至此,東興邊貿結算銀行獨立匯率機制形成,越南地攤銀行主導廣西邊境地區人民幣與越南盾匯率及兌換市場的歷史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