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微紀錄·發現江西】南豐儺雕:刻刀下的千年“表情包”
2020-12-18 08:41:1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江西南豐是著名的“儺舞之鄉”。南豐儺舞,有“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之稱。儺面具作為儺文化的象徵符號,在儺禮儀中是“神靈”的載體。由跳儺衍生的儺面具雕刻,也由此成為一門古老的民間雕刻藝術。圖為儺舞藝人葉根明在儺神廟前表演儺舞《雷公》。新華網 王曉震 攝

  南豐儺面具種類眾多、造型各異,一般為楊木和香樟木所雕,並敷彩上漆,或粗獷樸拙,或莊典華麗。圖為南豐儺面具陳列館內展示的部分儺面具。新華網 王曉震 攝

  在南豐縣城郊的一棟民房內,滿屋面目猙獰而不失古樸的儺面具,讓幾間屋子顯得與眾不同。新華網 王曉震 攝

  南豐儺文化的傳承者黃國強整日在工作室精雕細琢,在他的眼中,豹眼獠牙的儺面具充滿了遠古神秘的吸引力。新華網 王曉震 攝

  “近30年來一直在做這件事,在一堆木頭裏敲敲打打,沒做過別的。”黃國強説,小時候看到大人們跳儺,就被各類面具的神秘所吸引,長大後就拜師學藝,一直堅持到現在。新華網 王曉震 攝

  製作一件儺面具,需經過選料、下坯、粗雕、精雕、刮灰、上色等20多道工序。用到的工具有上百種,市面上買不到的,黃國強就親手製作出來。新華網 王曉震 攝

  “每道工序都不容絲毫馬虎,哪怕是接近尾聲的打磨、刮灰、上色、描繪和上漆。”黃國強説,其中,打磨最考驗雕刻人的耐心。因為細坯鏤空後,雕刻人還須用刮刀、瓷片、粗細砂布對儺面具進行一遍遍打磨,直至面具表面的每個“毛孔”淡化為止。圖為黃國強用細刀精修儺面具。新華網 王曉震 攝

  打磨完成後,黃國強用手撫摸面具表面,感受光滑程度。新華網 王曉震 攝

  “木頭難免有裂紋,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塗料進行填充磨平,讓面具更光滑。”黃國強説。新華網 王曉震 攝

  圖為黃國強為儺面具進行上色、描繪。新華網 王曉震 攝

  從事南豐儺面具雕刻30年,黃國強先後赴福建等地學習相關技藝,創作了上千張栩栩如生的儺面具,也形成了簡潔傳神,“大寫意”的創作風格。新華網 王曉震 攝

  為了把南豐的儺文化推向全世界,黃國強把儺這門古老的藝術通俗化,對儺面具進行大膽的創新,除雕刻儺舞所用的道具外,還創新雕刻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儺面具。通過工藝儺面具這個載體,將南豐儺文化傳播得更遠。新華網 王曉震 攝

  黃國強多件作品在省內外專業領域獲獎。新華網 王曉震 攝

  為傳承好這門古老的技藝,黃國強在家中成立工作室,帶徒多名,並將這項技藝帶進校園,為傳承南豐儺面具雕刻藝術做出積極貢獻。2020年,黃國強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新華網 王曉震 攝

  圖為黃國強在工作室帶領徒弟進行儺面具雕刻。新華網發 受訪者供圖

  “當年學徒的時候,白天學刀工,晚上還要學畫畫,其中辛苦可想而知。”黃國強介紹説,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師傅的教導和自己幾十年的堅持。“看到自己的徒弟青出於藍,內心無比自豪。”當地儺面具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張宜祥在介紹徒弟黃國強時説,希望他能保持匠心,當好這千年古老“表情”的守望者。圖為師徒二人切磋儺雕技藝。新華網 王曉震 攝


監製:陳德文

策劃:邱黎

統籌:戴艷

編導:王曉震 王中慶

視頻:王曉震 王中慶

圖片:王曉震

剪輯:王曉震

撰稿:王曉震

鳴謝:南豐縣委宣傳部


新華網江西頻道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 劉媛
加載更多
冬日星空
冬日星空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安徽黃山:雪潤宏村
安徽黃山:雪潤宏村
國際·一週看天下
國際·一週看天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87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