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期待地震預警發揮更大效能
2019-06-21 09:30:21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5、4、3、2、1……本周四川長寧地震牽動人心,輿論在密切關注震後災情、救援進展等消息的同時,也為預警倒計時機制所震撼。據報道,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通過電視、手機、室外廣播等渠道,向宜賓、樂山、成都等地提前10秒甚至1分鐘發出了預警信號,為群眾逃生避險贏得了寶貴時間。

  回看預警倒計時的畫面,依然能感受到當時的緊張氣氛。但從很多網友的反應來看,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清楚這幾秒鐘能幹什麼。而一些地震親歷者則明白,只要反應夠快,3秒鐘就能到墻角躲避好,10秒鐘可以從低樓層跑到室外……有相關研究顯示,提前3秒預警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14%,10秒則能將這個數字提升到39%。顯而易見的是,在與死神賽跑的過程中,預警每提前一秒鐘,人們就多了一分生的希望。目前,墨西哥、日本等國家已經建立了比較成熟的地震預警係統,而中國在汶川地震之後也加緊了相關建設,這才有了本次的成功預警。

  當然,我們必須明白,地震預警不等于地震預報,當前的科技水準還不能提前預測災難發生,只能在地震發生之後,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更快的原理搶先發出信號。也就是説,預警能夠爭取的時間有限,不僅以震中為圓心,半徑21公里范圍內為預警盲區,而且越是接近震中,能搶到的時間就越短;反之,離震中越遠,預警的實際意義也隨之削弱。這個意義上,我們應該對地震預警抱有一個科學理性的態度,承認其可貴,但也不必過分誇大其效果,更多是將其看作一個現行條件下的“最優解”。

  從實際來看,我們還沒有充分激發出這個“最優解”的技術紅利。畢竟拉響警報只是第一步,後續的配合至關重要。且不説一些民眾在聽到警報時還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整個社會的應急中也存在一些短板——該由誰發布權威預警資訊,除了政府機構,社會企業能扮演什麼角色?收到預警後,火車駕駛員該如何處置,電站、石化等單位又該作何反應……如此種種,都不只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只有進一步加強防災預案設計和演練,才能更好與預警技術銜接。

  天災人禍總是難以避免,但我們可以在一次次的應對中汲取經驗教訓,降低下一次的災害損失。一個最顯著的例子,莫過于十幾年前,大多數國人對地震應急還一片茫然,但如今我們看到,各方在本次地震的應對中已經更加成熟。四川省地震局連夜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情況安撫民心;武警官兵、消防隊員星夜馳援,震後8小時,第一批救災物資已到達災區……雖然每一次都是那麼火熱緊張,但中國力量正在磨礪中愈發成熟有序。

  “無論結果如何,人類的勇氣和堅毅,都被鐫刻在星空下。”科技是災害的克星,只要我們努力攻堅克難,就有機會不斷拉低災難損失。而持續提高的技術實力也必將支撐著我們面對災害的成熟心態——哀傷而不絕望,關切而不驚慌,焦急而不失信心。(晁星)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生態中國·海岱齊魯鐘神秀
生態中國·海岱齊魯鐘神秀
希臘克裏特島幹尼亞風光
希臘克裏特島幹尼亞風光
陜西洛南:周灣蒼鷺千姿百態
陜西洛南:周灣蒼鷺千姿百態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護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護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65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