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青年團訓:一面95後集體生活的鏡子
2019-06-04 08:55:02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近來最受年輕觀眾追捧的綜藝節目,不再是偶像選秀,而是“青年團訓”。

  雖然團訓節目也要選出一小部分優秀學員供應造星産業,但總體上以“訓”為綱,學員不能再舒舒服服地住酒店,所有人必須住進封閉訓練的大宿舍,與手機和電腦隔絕,一門心思訓練專業技能,接受定期考核。

  有團,有訓,在一段較為充裕的時間區間裏,一群20歲左右的年輕人,日常生活和專業磨礪的真實軌跡在鏡頭中一覽無余。這種全新的團訓節目形式,受到95後觀眾的熱捧。

  當95後觀眾看團訓節目的時候,他們在看什麼?

  團訓節目受歡迎,凸顯了95後對成功的多元化定義。往昔各種選秀節目,通常以突出個人“王者風採”為第一要義,試圖打造大放光彩的流量偶像。有時候,為了增強濃烈的戲劇效果,節目剪輯還會刻意放大成員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同期參與的年輕人,彼此之間關係疏離,不顧一切地搶奪唯一的冠軍席位。

  而當下的95後觀眾,對“叢林法則”式的集體相處模式是反感和排斥的。他們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模式,讓他們對成功的認識,從上一代的“出人頭地”理念,轉變為追求自我認可的理想。在他們的觀念中,取得成功未必要成為金字塔尖的唯一一人,而是可以擁有平凡而有趣的人生經歷,能夠在每一段經歷中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拼得你死我活,不是年輕一代觀眾想要的生命體驗。在當下團訓節目的彈幕等線上反饋中,可以看到,年輕觀眾們喜歡看到學員們愉快共處的氛圍,以及在日常訓練中“互相成就”的畫面。在某個團訓節目裏,有一個舞蹈天分很高的學員,會主動幫其他舞蹈功底稍微弱一些的學員“補課”,其他學員一遇到專業難點,習慣性地紛紛圍攏到這個“老師”身邊。彈幕裏,觀眾都開玩笑説,該學員是來“支教”的。

  對“團”的在意,對集體溫情感的渴望,是團訓節目吸引年輕人的情感因素。

  大學集體宿舍、大學軍訓、社團……這些是年輕一代所能擁有的共同集體記憶。而究竟如何更好地融入群體,如何與他人相處,是當下年輕人越來越渴望去探索的話題。

  95後是自我意識空前崛起的一代人,但也是希望能和周遭友好相處的一代人。在團訓節目的網絡輿論場裏,95後群體對于“團”的理解,呈現出一種理性表達的趨勢。他們雖然都在努力支援和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員,但也會有意識地維護健康的討論環境,倡導和睦相處的團體氣氛,強烈抵制低俗、黑化、撕咬等不良行為。

  賽場競爭總要分出排名先後,而95後能更加理性看待這一競技場域,希望青年偶像和粉絲們都能學好這門“集體相處課”。

  另外,團訓節目以“訓”為綱,符合95後對自我成長和蛻變的需求。在封閉訓練“戒網”期間,每個學員都擁有充分時間,打表演基礎,“惡補”之前未曾鍛煉的專業技能。

  我周圍愛看團訓節目的年輕人,談到最深刻的印象,幾乎都是裏面學員在某次公演時展現出的驚人改變。比如,舞蹈基礎薄弱的學員也能呈現不錯的唱跳表演,或者一直看似內向柔弱的學員忽然挑戰爆發力十足的曲目。

  95後觀眾是追求“敢文化”精神的一代人,不喜歡被安排劇本,不願意過循規蹈矩的人生,敢想,敢做,敢突破。尤其團訓節目所主打的20歲學員群體,與95後觀眾自己的體驗相互映照。成長,就是他們勇敢跳出“舒適區”和主動掙脫“安全區”的過程,去解鎖未來的無數種可能性。

  沒有人永遠都是20歲,但每個人都可以一直保持少年感。在與群體同行的路上,很熱血,很真誠,這就是95後希望看到的團訓節目。(林克)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 95後求職為何關心下午茶
    年輕人求職者所追求的,其實是一種工作與生活之間更平衡、更自洽的職場狀態。
    2018-12-04 08:56:09
  • 對95後金錢觀不必太焦慮
    隨著90後正成為社會消費主力軍,許多95後們也開始步入職場,實現經濟獨立。
    2018-11-30 08:43:59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蘆愛玲:匠心傳藝的“香包奶奶”
蘆愛玲:匠心傳藝的“香包奶奶”
生態中國·靈秀姑蘇醉江南
生態中國·靈秀姑蘇醉江南
保加利亞慶祝玫瑰節
保加利亞慶祝玫瑰節
奧地利:花船巡游水雲間
奧地利:花船巡游水雲間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57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