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今年“雙十一”會交出一份怎樣的誠信答卷
2018-11-12 09:09:39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全面看待雙十一,則不能只看銷量一再刷新紀錄。商業誠信水準同步提升,同樣也關乎雙十一的長遠發展和美譽度。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如約而至。這不僅是個購物節,也是個狂歡節,由中國人創造,逐漸得到全世界認同。只不過,在消費紀錄不斷刷新的背後,節後退貨率和投訴量也在大幅上升。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注價格……各路促銷背後的套路與陷阱,讓人防不勝防。

  中國消費者協會去年發布的,關于去年雙十一網購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顯示,近8成非預售商品根本沒有便宜。也就是説,多數商品雙十一價格其實並不比平時便宜,甚至可能更貴。

  那麼,今年雙十一又會如何,又會交出一份怎樣的誠信答卷?

  出現雙十一號稱“全年最低價”,實際卻名不副實的現象,可能與成本等因素有關。這一天的銷售額,在某些商家那裏,也許要佔到一年銷售額的很大比例,但相關運營成本並不只在這一天發生。平時要促進銷售,價格也不可能太高,會有各式的優惠券,以及不同時間節點的促銷活動。

  但更重要的,還在于某些商家並沒有誠信意識,把優惠活動規則搞得異常復雜,滿減、優惠券、店鋪券、贈品等“優惠”方式眾多,雖然平臺會有保價條款制約,但消費者想要比價卻很困難。消費者如果願意相信雙十一價格更低,也就不會過多留意日常價格,找商家要求比價的消費者本來就少,要求平臺方介入的更少,商家因而有恃無恐。

  經過這麼多年的節日文化熏陶,雙十一價格更低的消費者預期早已形成,個別商家因此想要搭這個消費者低價預期的“便車”。只要別人確是最低價,我家雖然並非最低,消費者也不一定能發現。雙十一銷售量那麼大,每件多賺一點,合起來就是一個大數目,甚至會對全年利潤形成重要影響。

  雙十一低價背後的套路與陷阱並不奇怪,關鍵是如何治理。每到雙十一,市場監管部門都會下發通知,要求商家不得虛構原價、虛假優惠折價或不履行價格承諾;相關電商平臺也發布了價格保護機制,要求是最近3個月最低價,且至少再讓利10%,節後15天價格也不能更低。

  但在利益驅使下,商家的小聰明往往會被發揮到極致,防不勝防。電商平臺上的商家很多,逃避價格監測的途徑更多,具體到每一個商品每一次交易,政府部門當然要重拳出擊,電商平臺更要進一步加強監管;但除此之外,消費者自己也要更重視維護自身權益。

  具體到每筆交易,商家給的雙十一價格是否與承諾相符,消費者才是最有發言權的。你若不較真,也就沒人替你維權。如果遭遇價格套路,應該保留聊天記錄、價格截圖等證據,積極要求平臺介入,向消費者協會以及相關部門舉報。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較真的力量是巨大的,讓不誠信的商家付出沉重的法律代價,才是最有效的威懾。

  嚴格的部門監管,完善的平臺制約,較真的消費維權,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希望雙十一少些套路多些誠信,讓消費者真正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的商品。各電商平臺不斷刷新銷售紀錄,固然是好事,但全面看待雙十一,則不能只看到這些,商業誠信水準同步提升同樣也關乎雙十一的長遠發展和美譽度。(舒聖祥)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潔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海洋六號”科考歸來
“海洋六號”科考歸來
埃及塞加拉古墓群新發現7座法老墓葬
埃及塞加拉古墓群新發現7座法老墓葬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江西:“臍橙之鄉”豐收採摘忙
江西:“臍橙之鄉”豐收採摘忙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6112369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