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窮五家子”鹼水裏泡出“魚米之鄉”
2020-11-23 14:57:5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11月23日電 題:“窮五家子”鹼水裏泡出“魚米之鄉”

  記者李鳳雙、鄒大鵬、楊喆

  過去“鳥兒都不來”的鹽鹼地,變成了一片片豐澤的水稻田。在多年前,這是王樹江想都不敢想的事。

  “以前一刮風,外面到處都是細細的‘鹼面子’,這地別説種莊稼了,鳥兒都不來!”坐在炕頭望向窗外,黑龍江省肇源縣超等蒙古族鄉博爾諾村五家子屯村民王樹江回憶説,由于鹽鹼地面積大,村裏曾常年收成不好,被稱為“窮五家子”。

  “我們從2003年開始改造鹽鹼地,引入江水浸泡衝洗鹽鹼地,用沙土和農家肥再造耕層,並在其中養魚和河蟹,用來松動土壤,最後再種植鹼地水稻。”在稻田邊,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雲樓説,企業歷經8年艱辛探索,最終成功改造包括五家子屯在內的數萬畝鹽鹼地,水稻平均畝産可達千斤。

  金秋之時,走在白色鹼面覆蓋的田間路上,蟲鳴啾啾,此起彼伏;遠處泡澤,蜻蜓低飛,成群的野雁飛翔,還有白鸛等水鳥棲息覓食。

  “鹼地有機大米及雜糧、有機大閘蟹已經成為金字招牌。”蔡雲樓介紹,企業下設12個生産基地,2019年被認定為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除自有農場外,他們還採取訂單農業方式生産,農戶種植生産所需種子、農家肥等都由公司統一購入,公司定期對農戶開展技術指導,確保綠色標準,降低前期生産成本,並高于市場價向農戶優先收購。

  “去年僅大米收購一項,就帶動全縣農民增收近7000萬元。”蔡雲樓説。

  如今,再次走在五家子屯附近,可以看到一片片水稻田,曾經的“窮五家子”變成了“魚米之鄉”。“鹽鹼地變成了‘人工濕地’,鳥兒也多了,全村60多戶中有40多戶參與捕蟹等工作,一年可增收20多萬元。”博爾諾村村委會副主任葛東梁説。

  在肇源縣,科研工作者、企業家、政府部門正全力攻關鹽鹼地改造,讓更多的“窮五家子”翻身,這也是黑龍江省治理鹽鹼地端牢“中國飯碗”的縮影。

  在位于肇源縣的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分中心一處試驗田邊,吉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呂志堯已連續3年在此進行水稻耐鹽鹼基因研究。

  “通俗點講,我的工作就是找出水稻中的耐鹽鹼基因、培育優勢品種,從而生産出既高産又有良好口感、具備經濟價值的水稻。”呂志堯説。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東北蘇打鹽鹼地生態治理關鍵技術研發與整合示范”首席科學家王志春與團隊致力于蘇打鹽鹼土調理劑研發,在此前一次應用效果測産現場會上,調理劑實驗田産量是對照組的3倍多。“鹽鹼地改良的關鍵是‘對症下藥’,針對不同地塊特點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王志春説。

  肇源縣農業農村局幹部何宏宇介紹,全縣有可改造鹽鹼地面積約20萬畝,目前已改造約8萬畝,絕大部分已改造成水田種植水稻,全縣弱鹼水稻、蟹稻品質和加工能力不斷提升,稻田蟹養殖逐步推廣,探索了一條農業高品質發展之路。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載入更多
賞雪
賞雪
長春:“凍城”美景
長春:“凍城”美景
北京:夜色怡人
北京:夜色怡人
我的長江我的家
我的長江我的家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30112677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