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今天,這座“泡了湯”的480歲老橋開修了
2020-11-12 17:03:3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這是11月12日拍攝的被衝毀後的遺留的鎮海橋橋墩。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新華社合肥11月12日電(記者劉方強)黃山鎮海橋今年7月被洪水衝毀後,其修繕工程12日正式開工。工程原材料可利用率約80%,計劃2021年12月完工,總造價4980萬元。

  鎮海橋又名“老大橋”,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河、橫江交匯處。大橋全長約131米,為六墩七孔石拱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海橋原貌(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歷史上,該橋經歷過多次水毀重建。今年7月7日上午,受洪水持續衝刷及長時間浸泡影響,鎮海橋橋體出現垮塌,橋面部分基本被衝毀。鎮海橋被衝毀後,黃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國家文物局上報修繕計劃書,得到批復,並獲得上級全額資金保障。

  11月12日,在黃山市鎮海橋修繕工程施工工地,施工人員在清點打撈上來的鎮海橋石料構件。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2020年8月12日,鎮海橋散落構件、石料打撈工作正式開啟。在機械設備的輔助下,工人對大橋構件應撈盡撈,為大橋修復做好前期準備,現場打撈石構件約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約80%。

  記者在橋邊的存放場看到,鎮海橋的橋面石、欄桿、拱券石、分水尖等構件按照對應編碼分類存放,堆滿了上萬平方米的場地。打撈過程中,人們還發現中間橋墩處刻有“禁止取魚”4字,這也體現了古時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鎮海橋自古以來就是徽商通行要道,至今仍是屯溪區通往黃山機場、江西婺源縣的重要交通通道之一。

  這是11月12日拍攝的打撈上來的鎮海橋石料構件。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我從小就在橋邊長大,小時候還在河裏游泳,看著大人們在河邊洗衣服,所以對大橋有很深的記憶。”當地市民程傳琮説。

  據了解,本次鎮海橋修繕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堅持不改變鎮海橋原有的建築特徵,盡量保持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同時使用恰當的修繕技術,在保證絕對安全的原則下,力爭在修繕工程完成以後能真實、完整地反映鎮海橋的歷史狀態。

  11月12日,在黃山市鎮海橋修繕工程施工工地,施工人員在清點打撈上來的鎮海橋石料構件。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載入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673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