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雄安有個“孿生城市”
2020-11-10 17:39: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石家莊11月10日電 題:雄安有個“孿生城市”

  新華社記者劉娟 曹國廠

  現在很多來到雄安新區的人都有這樣一個直觀感覺——“雄安就像個大工地”。但肉眼所見並非全部,在虛擬世界,雄安的數字“孿生城市”已開始嶄露鋒芒。

  “雄安新區數字城市與實體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是一座虛實互動、孿生共長的數字智能之城。”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説。

  通過BIM(建築資訊模型)係統,記者看到雄安商務服務中心就像一個生命體,其孿生的數字建築已經生成,給排水、智能感應等係統在上面先進行模擬優化實驗,再通過各部門線上多方協同會審,確保方案能精準節能地落地到物理空間。

  “以前施工大多時候要自己裁鋼筋,經常會剩下很多短鋼筋。來雄安的工地發現,建築都是計算好的,發過來的材料直接組裝就好,一釐米鋼筋都不會浪費。”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施工現場一位工人説。

  不單單這一棟建築,雄安新區整座城市已全部數字孿生。“傳統的智慧城市往往更多關注建築、交通、水務、園林等某一行業或領域的智慧化,而雄安是基于CIM(城市資訊模型)的全城智慧化,在此平臺上可以把城市各專業數據進行整合,從而達到規劃一張圖、建設監管一張網、城市治理一盤棋的新格局。”雄安新區規建局副局長劉利鋒説。

  雄安的數字“孿生城市”不僅能顯示建築三維立體形象,而且它是“活”的,現實中每建設的一棟樓,在數字雄安CIM平臺中,也能夠同步生成一棟同樣的數字大樓,現實中哪怕更換一個路燈,數字城市裏都能顯示出來。

  同時,雄安的數字“孿生城市”上還能看到“地下”城市版本,各類綜合管廊、智能控制裝置部署其中,建成以後的雄安新區,空中不會有電線,地上甚至很難看到一個井蓋。

  “下一步要在數字城市的基礎上創新應用AI(人工智慧)、增強現實(AR)等技術,如對于城市風貌等必須用人工進行審核的環節,通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學習,輔助專家決策,使雄安新區管控和治理越來越智能。”劉利鋒説。

  “提高品質管理,創造雄安品質”——雄安新區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挂著這樣一幅標語,這座城市正朝著“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高標準、高品質建設雄安新區”而不斷努力。

  “在數字城市標準方面,我們已經制定出臺了16項標準,同時城市計算、數據平臺、區塊鏈等一些關鍵技術正在加快落地,整個雄安新區數字城市正呈現從0到1的突破。”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吳海軍説。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載入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672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