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便捷出行剛需下,如何讓網約車更安心?
2020-09-19 18:54:3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題:便捷出行剛需下,如何讓網約車更安心?

  新華社記者余俊傑、顏之宏

  作為“互聯網+”推動産生的新業態,網約車近年來蓬勃興起。據應急管理部資訊研究院去年11月發布的《中國網約車安全發展研究報告》,國內每3個打車人中,至少有1人使用網約車,獲得城市經營許可的網約車平臺已超過140家。

  網約車行業給大眾帶來了不少便利,然而由于其去中心化、零工經濟的特點,網約車呈現出與傳統計程車不同的安全規律。5G時代到來,如何創新技術手段、管理方法,讓網約車更加安全、舒心?

  技術創新和全鏈條安全標準是關鍵

  2018年某網約車平臺接連發生兩起安全事件,一度將網約車安全問題推到風口浪尖。經過多輪整改和技術革新探索,哪些新標準和新應用能有效提高安全乘車係數?

  作為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線下係列活動之一的“網約車安全保障”論壇,日前在河南鄭州舉行,院士專家、監管部門和網約車平臺負責人紛紛建言獻策。

  “移動App的漏洞和被破解風險是主要安全威脅。”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網絡安全響應中心主任卜哲説,移動智能終端安全直接影響著網約用車安全,手機App存有車聯網雲平臺賬戶、密碼等資訊,若出現安全漏洞,極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威脅乘車人安全。

  卜哲認為,由于産業鏈長、防護環節眾多,盡管整車廠商、網約平臺已加快安全布局,卻尚未開展深入合作,因此雖然網約車行業發展勢頭良好,但尚難以完全杜絕安全隱患。

  他表示,全面、可操作性強的安全標準應成為網約車行業安全發展的必要手段,構建全鏈條的安全防禦體係將是必然趨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技術缺陷和漏洞給違法違規行為以可乘之機,各平臺和監管部門要通過構建主動免疫防護新體係,來築牢網約車的安全防線。

  滴滴技術負責人則介紹,通過不斷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精細化管理水準,網約車安全性能得到更好保障。近年來,由于加強實時監控車輛運作、行程分享、110報警、分析司機不安全駕駛行為、幹預車行軌跡異常現象等做法,網約用車安全係數正逐步提高。

  強化監管、技術創新出實招

  在福建廈門,該市交通運作監測指揮中心的“廈門市出租汽車行業監管係統”的大螢幕上,網約車平臺的車輛、駕駛員、訂單、運營軌跡等資訊實時顯示,任何違規資訊都會被監管人員重點關注。

  事實上,自2017年起,廈門自主建成全國首批網約車信息化監管平臺,實現“以信息化手段管理信息化平臺”的目標。

  “摸清網約車平臺在廈門運營的家底,我們才有底氣為廈門市民守住安全底線。”廈門市交通局運輸事業發展中心計程車科負責人表示,當乘客與司機發生糾紛或出現突發事件時,監管部門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第一時間介入,維護各方利益。

  同廈門一樣,自2019年起,全國多地逐步推出跨部門聯合審查機制、網約車退出機制、專兼職分類管理等創新舉措,目前網約車投訴量已下降到較低水準。

  今年7月,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發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平臺公司安全運營自律規范》團體標準和《私人小客車合乘資訊服務平臺公司安全運作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對網約車、順風車安全管理標準化和規范化進程起到重要的指導意義。

  據了解,作為網約車、順風車行業的首部安全團體標準,兩項安全標準均涉及行程分享、110報警、緊急聯繫人、行程錄音、號碼保護等基礎性安全功能要求,全面做好司乘人員出行過程中的安全保障。

  同時,為確保安全事件的快速響應與合理處置,標準規定應在接到安全投訴後24小時內處理且5日內處理完畢;應設立線上調查取證機制,確保24小時對接警方調查取證工作組等安全要求。

  激濁揚清,網約車出行安全仍任重道遠

  受訪專家認為,安全性依然是網約車類互聯網産品的核心競爭力,而隨著無人駕駛等新技術的使用,安全性考慮還應從個體層面上升到係統層面。

  “對企業而言,將安全作為首要考量因素必然會帶來大量成本投入,但這樣的投入是完全有必要的。”互聯網專家尹生表示,對網約車平臺而言,安全性是其核心競爭力。

  今年以來,無人駕駛網約車陸續出現在廣州、上海、長沙等地街頭,用戶在嘗鮮的同時,也開始擔心車輛聯網後的網絡安全問題。“未來無人駕駛普及後,不僅僅是車聯網,而是社會係統的聯網,係統的安全性需得到充分的論證。”

  尹生提出,有關部門在將自己的係統接入的同時,除了要追蹤監測乘客的人身安全狀態,還要警惕不法分子借由聯網車輛對係統發動網絡攻擊。同時,無人駕駛車輛在發生道路安全事故時,責任如何劃分也需要留足頂層設計的空間。

  除對乘客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外,加強對網約車駕駛員安全保障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有的乘客坐車不戴口罩,有的乘客甚至可能對駕駛員做出出格舉動。”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認為,現在部分網約車平臺推出車載安全設備用以保護司乘雙方安全,同時也可將記錄內容用來調節交易糾紛,但要在隱私保護和人身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

  專家建議,各地監管部門在更新監管科技的同時,也要強化對平臺的制度約束,例如制訂網約車企業行為的負面清單、實行企業的信用清單管理,對于違規多次的平臺進行一定期限的停運整改等,倒逼平臺強化合規運營。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載入更多
秋日黃河美
秋日黃河美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515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