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烏英苗寨的“牧童班”
2020-09-18 21:16:5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南寧9月18日電 題:烏英苗寨的“牧童班”

  新華社記者黃孝邦

  “‘雙語雙向’培訓班的同學們,今天晚上請到教室上課。”傍晚時分,桂黔烏英苗寨的大喇叭響起來。此時,剛剛從田裏收割稻谷回到家的梁足英趕緊洗澡,丈夫卜勝昌則忙著準備飯菜,好讓梁足英吃飽了去上課。

  44歲的苗族婦女梁足英是烏英苗寨“雙語雙向”培訓班的班長,在培訓班裏學習普通話。小時候沒上過學卻又渴望讀書的她特別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每天總是第一個到教室。

  和梁足英一樣,這個班上的20多名學員小時候都是牧童,幫家裏放牧、做家務,還要照顧弟弟妹妹,上學讀書對她們來説是遙不可及的夢。

  位于苗山深處的烏英苗寨古樸又美麗。然而,受經濟條件、地域環境、傳統婚姻習俗等諸多因素影響,這裏40歲以上的婦女幾乎沒上過學,她們大多不識字、不會講普通話,無法與外界溝通。

  梁英迷在20世紀80年代擔任村裏的婦女主任。有一次,她隨隊到縣城學習,上課的時候要按桌面上的名字就座,她因為不識字坐錯了座位。等找到自己座位時,梁英迷看著桌牌,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名字是這樣寫的。

  那是梁英迷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讀書的重要性,那個時候,女兒梁足英恰好到了讀書的年紀。梁足英經常背著妹妹到教室外面偷偷聽課。妹妹哭鬧了,她怕影響男孩子們上課,不得不離開。面對“女不讀書”的宿命,梁英迷有心無力,這成為她和女兒一輩子的遺憾。“我做夢都想讀書。”這個夢,梁足英一做就是30多年。

  夢終有喚醒時。2019年10月,作為“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的一項重要工作,柳州市啟動“雙語雙向”助力脫貧攻堅活動,對存在普通話交流困難的少數民族群眾進行普通話培訓,對在民族地區工作但不會説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縣區、鄉鎮幹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進行民族語言培訓。

  今年3月,柳州市、融水縣兩級民宗、婦聯、文明辦等部門,廣西融水、貴州從江兩地政協,以及結對幫扶的廣東省廉江市,聯合在烏英苗寨舉辦“我教媽媽講普通話”的“雙語雙向”培訓班。梁足英終于圓了讀書夢,她和媽媽一起走進課堂,成為同班同桌同學。

  長期擔任培訓班老師的潘木枝是烏英苗寨走出的女大學生,她説,讀書的夢想就像一顆種子,埋藏在媽媽們心裏已經幾十年了。“白天,她們幹活已經很累了,晚上還要堅持來上課,而且要穿著新衣服來上課,像過節一樣。”

  為鼓勵梁足英學習,卜勝昌不僅把晚上的家務全包了,還特意給她買了新衣服穿去教室上課。在梁足英看來,上課學習比過年過節還要開心。

  由于年事已高,梁英迷的視力和聽力不太好,但她仍堅持每一節課都到教室聽課。在田間勞作時,她常常背誦一些在課堂上學到的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最近,她每天都在練習寫自己的名字,盡管寫得很慢,但她一筆一畫寫得特別認真。

  駐村扶貧工作隊還根據學習和勞動需要,建立課外實訓基地,帶領兩省區婦女一起種植紅小糯高粱、養殖禾花魚、美化苗寨環境,將課堂延伸到實際生産勞作中。大家一起勞動、一起學習,在朝夕相處中增進同窗情誼,增強班級凝聚力。

  半年來,小學教師、大學生、交警、電視臺主持人、農業專家等來自社會各界的30多名老師走上烏英夜校的講臺。截至目前,烏英苗寨“雙語雙向”培訓班已舉辦70多期,培訓班學生從第1節課的6人發展到目前的近30人。

  17日晚,梁足英和副班長吳妹富走在綿綿秋雨裏,兩人突然同時念出“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詩句,身旁的駐村工作隊隊員覃天陽和鄭昌昊感到十分欣慰:這是一個多月前學習的內容,本以為她們會忘記,沒想到她們已經會運用了。

  “我一直有一個讀書的願望,現在終于可以實現了。”梁足英在筆電裏這樣寫道。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載入更多
秋日黃河美
秋日黃河美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651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