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柳條編織致富路
2020-08-25 15:04:0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太原8月25日電(記者孫亮全)一根根柳條在一群婦女手中變換著各種形狀,最後成為一件件實用物品或工藝品:小盤子、手編筐、購物籃,甚至沙發、床等,如同變魔術。

  這是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加工車間裏的日常景象。這些婦女們靠著一雙雙靈巧的手走上致富道路,編織出美好生活,被人叫作廣靈“巧娘”。

  廣靈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山西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縣裏手工編織文化歷史悠久,筐、簍、草墊等農家用具都是由農民就地取材,用玉米皮、蒲草或柳條自編自用。但隨著社會發展,傳統的編織品逐漸被金屬制品、塑膠制品所取代,傳統編織工藝瀕臨消亡。

  “巧娘”帶頭人劉金萍,從小跟著當護林員的父親學習編織技術。眼看著這項技藝消失,劉金萍産生了不一樣的想法:“為什麼我們不能靠編織掙錢呢?”

  2005年,劉金萍帶領13名留守婦女創辦了巧娘手工編織坊,搞起手工編織。“我有點基礎,就手把手地教身邊的姐妹們,我們一起學習進步。”2016年劉金萍成立了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成為全縣第一家以手工編織為主導産業的專業合作社。

  隨著合作社穩步發展,劉金萍決定帶領當地婦女和殘疾人一起脫貧。在政府幫助下,合作社通過逐村逐戶免費送技術下鄉、送服務下鄉,擴大“巧娘”隊伍。如今合作社已經發展成有1085人的婦女編織大軍,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728人、殘疾人47名。

  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目前在廣靈縣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設立扶貧車間,婦女們在家門口就能掙上錢。除了編織,在廣靈縣“扶貧手工業園區”,還有制衣、食品加工等37類工種的109家扶貧車間,輻射帶動數千名貧困人口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增收。今年2月,廣靈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巧娘”編織技術不斷提高,産品越來越受市場歡迎,去年的銷售額達到1100萬元,其中五分之一的産品出口到了泰國、英國等地。

  隨著編織産品訂單擴大,面對新出現的原材料問題,劉金萍和兒子張建國先後去山東、浙江等地學習考察,在2017年通過流轉土地的形式在廣靈縣率先試種了700多畝杞柳。

  “杞柳比雜糧好管理,一年種植,連續15年産出。”張建國説,低投入、高産出的杞柳引起周邊農戶的關注,今年帶動70多家農戶自發種植了500多畝。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66112641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