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跟水較勁”到“治水而興”———春華村脫貧記
2020-08-18 22:15:1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長春8月18日電(記者陳汀)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春華村,地處洮兒河與蛟流河形成的衝積平原上。幾乎每逢汛期,洮兒河都會發大水,衝擊侵蝕春華村的耕地,使人多地少的春華村愈發貧瘠。

  春華村前任支部書記印國慶跟洮兒河較了一輩子的勁。“年年發大水,近十年來衝走了七八十公頃土地。耕地是農民的命,怎能不心疼吶!”他説。

  為了防汛,印國慶曾自掏三萬多元買石頭,用毛驢一車車拉進村,在險灘修上丁字壩。此舉能管用一陣子,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印國慶回憶,以前一到汛期,全村男女老少甚至隔壁村的人都自發來幫忙堵水,沒日沒夜地幹,能保住一寸地是一寸。

  為保護耕地、助農脫貧,2016年至2017年,當地政府利用省級專項資金,在河岸修建了全長2600米、寬10米的石籠護岸,徹底解決了河流對農田的侵蝕問題。春華村支部書記董為春不禁感慨:“農田有了保障,致富有了奔頭,咱再也不用跟河‘過不去’了!”

  “春華村的自然條件適合種水稻,每公頃水田作物比玉米、馬鈴薯等旱田作物多收入一萬元左右。”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范玉金説,當初村裏想規模發展水稻産業,灌溉用水始終是一大難題。

  過去,村裏用柴油抽水泵抽地下水灌溉農田,費工又費錢。如今,在國家扶貧政策支援下,春華村完成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用電取代柴油抽井灌溉。

  董為春算了一筆賬:原來灌溉一公頃地耗費兩桶柴油,需要近2000元;用上電後,一公頃地只需要電費500多元,這一項就省了1000多元,還提高了灌溉效率。

  瞅準了市場對有機大米的需求,春華村成立了合作社,搞起了稻田養蟹的項目。“螃蟹在田裏活動能給土壤增肥,稻子不打農藥,長得特別好。一年下來,每公頃有機水稻及螃蟹總收入比普通稻田多了將近5000元。”范玉金説。

  鄉親們腰包鼓了,集體經濟壯大了,人居環境也得到了改善。村裏的臭水溝老龍河也被打造成了景觀河,河邊還修建了休閒廣場。“村裏變化太大了,好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來都不認路了!”董為春笑著説。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38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