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吉林駐村第一書記直播“帶貨”背後的故事
2020-08-02 14:01:0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長春8月2日電  “直播觀看人數翻了一番,銷售量是平時的10倍。” 兩個半小時的直播下來,參與直播的幾名駐村第一書記和記者擊掌相慶。

  吉林有一群跨界“網紅”

  在吉林省,有這樣一群“跨界網紅”,每到傍晚,他們準時上線多個電商平臺的直播間,有的“顛大勺”,有的“侃大山”,忙碌到深夜。他們有著共同的身份——駐村第一書記;他們也有著共同的目標——賣貨,將吉林的優質農特産品賣出去。

  今年1月,吉林省成立駐村第一書記協會。全省1489名駐村第一書記從此有了抱團發展的“家”。他們在發展産業、打造品牌、開拓市場的道路上攜手前行。4月12日,吉林省第一書記代言官方直播間正式開通,駐村第一書記們又有了“帶貨”助力扶貧的新戰場。

  沒有想到,直播至今從未間斷。他們中有的人為了籌備直播,連續多天不回家;有的人不善言辭,把自己關在屋裏苦練普通話。一次次的採訪接觸,讓記者更多地了解到第一書記們扶貧背後的故事,也理解了直播“帶貨”的初衷——為鄉親們的腰包能鼓起來。于是,記者也有了和他們一起“帶貨”助力扶貧的衝動。

  直播一分鐘,駐村數年功

  “我和你搭檔!”得知記者要參與直播的想法,靖宇縣龍泉鎮大北山村第一書記高世龍自告奮勇。

  記者和高世龍是老相識了,4年前第一次在大北山村採訪他時,他剛駐村半年多。那時候,村裏人對這個30多歲的小夥子能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沒抱多大希望。

  如今,當記者再次來到大北山村蹲點,昔日貧困村已舊貌換新顏。4年間,高世龍帶領村兩委班子依托當地林特資源,注冊了“老農夫”品牌,打造品牌引領扶貧新模式。品牌帶動縣內銷售收入突破1.2億元,直接為村民分紅28萬元,帶動396名貧困對象脫貧。“老農夫”旗下的蜂蜜、人參蜜片、大米也成了記者直播當晚的爆款産品,頗受歡迎。

  除了長白山林特産品外,朝鮮族辣白菜也成了記者前期選品的重點。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金達萊民俗村,村裏的扶貧辣白菜廠始終牽動著第一書記金光日的心。廠子成立頭幾年效益始終上不來,金光日駐村後,他背著幾十斤的産品自掏腰包到省內外多方推銷。辣白菜廠從起初年産不足30萬噸還滯銷,到如今年銷800萬噸供不應求,成了當地的明星扶貧企業。

  一起走進直播間

  想在鏡頭前“滔滔不絕”,回答網友提出的各種問題,就要清楚掌握産品價格、品質和物流等細節。蹲點期間,記者進入辣白菜冷藏地窖被凍得瑟瑟發抖,在濕熱的靈芝大棚裏拍攝,又悶熱得汗流浹背……一切的努力只為直播時讓網友真實全面地了解第一書記都做了啥。

  出鏡直播,對記者來説並不陌生。面對鏡頭分享扶貧故事,能有多難?但是,當記者真正走進直播間,看著手機螢幕上網友五花八門的提問,才真正理解為何第一書記們這麼“拼”。為了活躍直播氣氛,朝鮮族記者特意穿上了民族服裝,在悶熱的現場,汗水浸透了厚重的衣服。

  從各行各業匯聚到扶貧一線,第一書記對代言産品了如指掌,源于常年扎根農村,為扶貧産業辛勤付出;“金句”頻出的背後,則是打磨數日的文案和應對突發狀況的預案。和第一書記一起直播,記者不僅是記錄者,更是對第一書記們熱情的體驗者。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在第一書記“帶貨”直播間,記者見到了一支“永不走的駐村工作隊”,也看到了他們對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使命與擔當。

  吉林大地上,扶貧故事仍在繼續。(採寫記者:高楠、金津秀、司曉帥、顏麟蘊)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載入更多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31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