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窯洞裏的“托牛所”
2020-07-14 10:40:0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蘭州7月14日電 題:窯洞裏的“托牛所”

  新華社記者崔翰超、馬希平

  天剛剛破曉,41歲的朱海萍就來到窯洞前。隨著她的一聲聲呼喚,原本住人的窯洞裏“哞”地應了一聲,走出一頭小牛犢。

  “這20孔養牛的窯洞都是我的‘托牛所’。”朱海萍每天起床的頭等大事,就是來“托牛所”查看130多頭牛的健康狀況。

  “所長”朱海萍家住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錦屏鎮,2016年靠著養羊脫貧之後,她打算嘗試養牛。2017年,崇信縣政府積極推廣養殖當地特有的平涼紅牛,並引導將廢棄不用的窯洞發展為養牛設施。膽大心細的朱海萍便決定辦起窯洞“托牛所”。

  起初“托牛所”只有10頭牛。朱海萍從來沒有放牛的經歷,雖然感覺自己膽子大,但真站在牛那龐大的身軀旁還是害怕。牛也“怕生”,一見她靠近便開始叫喚,眼裏充滿警惕。

  為了致富,朱海萍只能硬著頭皮走馬上任。剛開始喂牛的時候,朱海萍只敢隔著一米遠添加飼料。和牛逐漸熟悉了之後,她總算是有了“所長”的樣子。

  克服了恐懼心理,朱海萍還要解決飼料的問題。一頭牛一天要吃30多斤飼料。經過當地政府培訓指導後,她在家裏種了8畝玉米和苜蓿,通過科學配比,讓牛吃得放心。為了節約成本,朱海萍和丈夫還時常去路邊割草,給牛換換口味。

  牛在“托牛所”不僅要吃得好,還要過得開心。一孔窯洞裏,僅住著5到8頭牛,不僅遮風擋雨,還住得寬敞。每孔窯洞外還有“專屬操場”,其中有能幫牛撓癢、按摩的牛體刷,也有一年四季提供飲水的恒溫水槽。

  朱海萍是有名的“寵牛達人”,把牛群照顧得妥妥帖帖:母牛不産奶了,她專門買來奶牛當牛犢的“奶媽”;大牛怕熱、小牛怕冷,她就區別對待;牛流鼻涕、拉肚子、胃口不好或者叫個不停,她就知道牛可能生病了,便會立刻送往“病號”區,找獸醫來治病。

  晴天曬太陽,雨天進窯洞,吃喝不愁,柵欄外的喇叭播放著動聽的音樂,每天還有專人打掃衛生。牛就在這裏享受“牛生”。

  朱海萍的努力沒有白費。在她的悉心照顧之下,牛群的規模不斷擴大,育肥周期也不斷縮短。經過7個月左右的時間,一頭育肥的牛便可以收入1萬元左右。2019年,朱海萍靠著“托牛所”收入約10萬元。

  “窯洞養牛不僅將廢棄的窯洞利用起來,盤活了閒置資源,同時窯洞裏冬暖夏涼,能提供良好的養牛條件,牛群的發病率大幅下降,確保了牛的存活率。”錦屏鎮副鎮長文濤介紹,經過測算,新建一座3至5頭規模的牛舍需要4萬元左右,而改造窯洞僅需1萬元。

  目前,崇信縣已建成窯洞養牛示范帶3個,共有窯洞821孔,養殖平涼紅牛3430頭。

  2019年,為了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朱海萍通過平頭溝紅牛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相關企業簽署合約,又引進64頭基礎母牛,5頭牛犢。如今,隨著“托牛所”規模不斷擴大,“所長”朱海萍需要從外購買飼料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還雇用了2名員工幫助她進行管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夏日古鎮風光美
夏日古鎮風光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623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