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七旬育苗老漢整“洋事”
2020-06-16 19:44:2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瀋陽6月16日電 題:七旬育苗老漢整“洋事”

  新華社記者曹智、陳夢陽、鄒明仲

  初夏時節,遼寧省盤錦市一座暖洋洋的育苗大棚裏,一整片茄子苗長得鬱鬱蔥蔥,倣佛苗床上鋪了一層綠毯。一排自動噴水頭前後移動,將水均勻噴灑在種苗之上。一位灰白頭髮、面色黝黑的老漢在一旁忙東忙西,不時彎腰查看苗情。

(圖文互動)(1)特寫:七旬育苗老漢整“洋事”

  在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興鎮坨子裏村,劉廣會在自己經營的育苗企業內查看蔬菜種苗生長情況(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老漢名叫劉廣會,今年72歲,只見他身穿深紅色襯衫和黑色長褲,腳踩布鞋,步履輕快,不時地還小跑幾步,根本不像年過七旬的老人。

  在十裏八村的鄉親們眼中,這位老劉頭現在整起了“洋事”。

  “俺們鄉下人説的‘洋事’,其實就是指新鮮事。這倒也沒説錯,連我自己也沒想到,都一大把年紀了,還整出這麼多‘洋事’。”劉廣會略有些靦腆地笑著説。

  二十多年前,劉廣會經營起這家坐落在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興鎮坨子裏村的育苗企業,這些年來,陸續蓋起50座溫室大棚,40座冷棚。

  “開始時不過是規模大一些,但還是原來農民的育苗方法。這幾年,變化越來越大了!”劉廣會説。

(圖文互動)(2)特寫:七旬育苗老漢整“洋事”

  在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興鎮拍攝的劉廣會經營的現代化育苗大棚(6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俺這大棚,和氣象臺都連著網呢!”聊起大棚,劉老漢打開了話匣子,一臉得意地介紹説,“棚長200米,寬50米,供水、遮陽係統全都是自動的,你看上面那電子螢幕,能實時顯示氣溫和濕度……”

  劉廣會笑著説,這都始于五年前,他跟著種業協會的考察團第一次出國,到以色列、法國、瑞士等國實地觀摩,一下子就被智能化大棚、一流種苗繁育技術給“鎮”住了,他決心改進自家的企業。

  “俺一個農民出國,開始時還真有點打怵。”劉廣會告訴記者,後來出去多了就習慣了,現在到哪去都挎著個相機,只要看到新鮮的東西就拍下來,有好技術就想辦法引進來。“我每年都出去轉好幾圈,參加國際種苗會議,考察國外企業,也算是個‘種苗通’了。”他自豪地説。

  在劉廣會的育苗工廠裏,一包包從歐洲進口的滅菌泥炭土摞成一人多高,整整齊齊地擺放在院內。這些泥炭土連同種子,在進口的自動生産線上被裝至穴盤內,再移往大棚進行精心培育。

  “可別小看這家育苗企業,要知道,盤錦市大約四分之一的設施蔬菜用苗,都是從這裏培育出的,年營業收入約四千萬元。”盤錦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昕告訴記者。

  盡管今年遭遇了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然而劉老漢的育苗企業卻幾乎沒受影響,訂單眼而略有增加。他一邊劃著手機螢幕給記者看微信收款明細頁面,一邊説:“我們用手機在網上接單,把苗直接送到農戶的地頭上,這叫‘無接觸’賣苗。你看這錢嘩嘩地進賬!”

  雖説劉老漢整的“洋事”越來越多,可農民純樸的本質卻一點沒變。這不,前兩天有位客戶來買辣椒苗,可劉老漢卻非讓人家留下來聽了大半天的免費種植培訓,才把辣椒苗賣給人家。“他原來沒種過辣椒,那怎麼能行呢?我這可是對客戶負責,也對我自己的品牌負責。”劉廣會説。

  劉廣會腰裏總是別著一把卷尺,每天在各個大棚裏轉悠,從棚室改造維修到添置新設施,有什麼新想法,他隨時隨地設計、量尺寸,回屋就做圖紙,吩咐員工立馬去做。這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手下管著六個大學生,從基質調配、品質追溯到下鄉服務,各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

  “我歲數大了,沒啥別的愛好,就喜歡研究育苗。我不想落後于時代,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幹下去,幹一輩子!”劉廣會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焦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12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