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工程師搖籃”到尖端科技“産房”——哈爾濱工業大學迎來百年華誕
2020-06-06 20:31:0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6月6日電(記者楊思琪)哈爾濱工業大學7日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

  哈工大始建于1920年,被譽為新中國“工程師搖籃”,如今,已發展成為國家尖端科技的“産房”,已有百余項研究成果應用于航太國防等領域。

  百年名校永葆青春活力

  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拉開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成功發射的背後,躍動著哈工大師生的身影:航太學院赫曉東教授團隊研制的輕質高效柔性絕熱復合防護結構,解決了艙內熱防護難題;材料學院陳彥賓教授團隊破解了焊接變形難題,大幅提高了焊接效率;機電學院姜洪源教授團隊制備的金屬橡膠元件成功替代進口元器件……

  新中國成立初期,哈工大800多名青年師生在短短十余年內,創辦了24個新專業,培養出一批理論基礎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強的高級技術人才,為國家工業化建設解了“燃眉之急”,哈工大也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

  從我國第一臺智能下棋電腦誕生,到第一臺點焊弧焊機器人亮相;從首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制的小衛星一飛衝天,到多項技術助力“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哈工大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連續6年有7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這些成果破解了不少關鍵核心技術,創造了諸多‘第一’。”哈工大黨委書記熊四皓説,哈工大往往在一個學科處于鼎盛時期,就開始謀劃下一個新的學科方向和學科增長點,始終站在科學最前沿,永葆青春活力。

  惜才愛才育才 守護夢想之光

  2015年,讓哈工大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李雪沒想到是,“憑講課好,也能評教授”。多年來,她專注于教學工作,在課堂上既講英語知識、溝通技巧,也講中西方文化,深受學生喜愛。

  “以往對教師的評價‘重科研、輕教學’,論文發表、科研項目是主要指標。”哈工大人才工作辦公室主任吳立剛説,近年來,哈工大創新推出多元評價體係,激發了教師積極性和創造力,形成了“出成果”與“出人才”良性互動。

  哈工大校長周玉表示,只有打破論資排輩、僵化刻板的評價標準,才能發揮人才隊伍建設的“長板效應”。

  “重大項目突出貢獻人才選聘計劃”立足國家戰略需要,是哈工大的一大特色。每年全校評定教授約30名、副教授100多名,其中通過重大項目獲評的教授有十幾名。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團隊的幾位青年教師正是這個計劃的受益者。

  劉永坦説:“這些科研項目意義重大、任務繁重,項目周期長,短期內顯性研究成果少。科學的科研評價體係提供了可靠保障,免除了後顧之憂,讓更多人踏踏實實投身工程任務。”

  “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貫穿于哈工大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得益于“厚基礎、強實踐、嚴過程、求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可以結合興趣和特長,與導師團隊面對面,實現科教深度融合、本碩博協同創新。

  聚焦前沿 瞄準未來

  建校百年,從老一代扎根邊疆、艱苦創業的“八百壯士”,到為中國航太事業寫下濃墨重彩的“航太人”,30余萬學子從哈工大出發,與國家民族騰飛同向同行。

  1987年,我國高校第一個航太學院在哈工大誕生,多學科融合發展、共同服務航太事業的“大航太”格局逐漸形成。今年招生季,哈工大啟動“小衛星班”招生計劃,以“大師+團隊”的培養模式,帶領更多懷揣航太夢的孩子向著浩瀚星海進發。

  航太學院“90後”博士研究生韋明川説:“一代代哈工大人的信念與執著,激勵自己把愛國化為具體行動,將個人理想奮鬥融入祖國建設。”

  如今,哈工大已有百余項研究成果應用于航太國防各個領域,成為包攬“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協作貢獻獎”“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獎”“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突出貢獻者獎”的高校。

  熊四皓説,學校將牢牢抓住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圍繞航太強國、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孕育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打造一批善于協同攻關、奉獻擔當的創新團隊,為國家社會發展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1
【糾錯】 責任編輯: 詹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廣西環江:夏日田園美
廣西環江:夏日田園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08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