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90後”技能尖兵用汗水書寫青春
2020-05-01 17:04:1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沙5月1日電 題:“90後”技能尖兵用汗水書寫青春

  新華社記者謝櫻、吳曉穎

  “五一”前夕,記者採訪勞動者發現,一大批從職業院校走出來的“90後”專業技能人才,已成為各行各業創新創造的主力軍。這些技能尖兵在各自崗位上揮灑汗水,書寫青春。

  “偷師成才”的動車“醫生”劉鵬

  淩晨4點,在南昌鐵路局南昌西動車組運用所的存車線上,正在指揮動車檢修的“一級技能大師”是畢業于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90後”動車組機械師劉鵬。

  工作中的劉鵬勤學好問。遇到不懂的,他一定要學懂弄通才肯罷休。為了弄懂檢修工藝復雜的技術,劉鵬做了近300張動車知識卡片,得空就拿出來翻看。

  “每次下部組作業,我都求師傅帶我去,哪怕只做些遞工具的活都行。”劉鵬説。久而久之,全車的作業流程都被他“偷學”了。

  在2016年全國鐵路動車組機械師職業技能競賽中,他位列各項目綜合排名全能榜首。

  “動車的平穩安全運作關係到旅客的生命,列車上哪怕是一顆螺絲釘的檢修都來不得半點馬虎。”作為動車“醫生”,劉鵬深知肩上的責任。

  熱愛“升級打怪獸”的宋子豪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生宋子豪是“90後”,現在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一員。

  “比賽高手”宋子豪的秘訣是舍得鑽研。參加工作第一年,他報名參加中物院組織的“自動控制係統設計與裝調比賽”。連續60多天,宋子豪一下班就鑽到書本裏學習、刷題,國慶假期更是封閉訓練了7天。

  “最難的是溫度控制,設備從室溫升到爐膛內近600攝氏度,需要計算好溫度曲線。”宋子豪在比賽中獲得了最高分。

  宋子豪也是“發明能手”。看到車間有很多需要用到迴圈水的設備,他將電控櫃進行改裝,通過預先設定自動控制水位和水壓,實現無人化操作。

  扎實肯幹、樂于創新的宋子豪如今是電氣係統設計、人工智慧應用方面的團隊負責人。“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感覺就是在不斷地升級打怪獸。”宋子豪説:“很難,但我喜歡。”

  技術難題的“超級克星”孟樂樂

  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最年輕的首席技師,是一名畢業于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30歲黑黑瘦瘦的小夥子。

  巴基斯坦卡拉姆的冬天,晝夜溫差極大。孟樂樂帶著團隊已經在這裏突擊了1個多月,每天在冰火交融中來回作業,只為如期完成中巴飛機合作項目。

  “工作條件艱苦、工具配備不足,進度已經落下一大截。”為了趕上工期,孟樂樂連夜修改工作計劃,把團隊拆分成兩組實行兩班倒,前後艙、雙機並行作業,堅持“大事不過夜,小事不過點”。原計劃3個月完成的任務,他們硬是節省了1個月的時間完成,讓外國友人驚嘆“中國速度”。

  一架飛機上有數以萬計的鉚釘,每一顆都靠手工鉚接上去,費時費力。“如何在最短的時間鉚接最多數量的鉚釘?”孟樂樂一直在思考。通過無數次操作、實踐,他創新了鉚接方式,變雙人鉚接為自頂自鉚一人操作,不但節約了人手,還提出了很多創新工藝。

  優化機身蒙皮裝配、自創托板螺母打膠法、優化座艙段模組化裝配……孟樂樂被同事譽為技術難題的“超級克星”,可他總是不好意思:“沒別的訣竅,埋頭想、悶頭幹就對了!”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雲”中賞車
“雲”中賞車
勤勞脫貧的雙手
勤勞脫貧的雙手
春暖雪域 色林錯“解凍”
春暖雪域 色林錯“解凍”
杏花盛開
杏花盛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593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