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鄭坰靖:“我的根在土地上”
2020-03-13 19:18:5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昆明3月13日電(記者林碧鋒)“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我的根在土地上。”這是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平達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鄭坰靖生前説過的話。

鄭坰靖像(2006年5月25日攝)。 新華社發

  “農村的工作、農民的事情都非常具體,我要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做好一件算一件。”他始終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辦實事。

  為了讓“黨的聲音進萬家”,鄭坰靖勇于創新,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手段,編輯制作影視宣傳資料,創辦廣播欄目,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支農惠農政策。他的成功經驗在全縣推廣。

  “現在農民還不富裕,我們只有帶頭幹,把工作做在前頭,這樣農民才會相信和支援我們的工作。”鄭坰靖説。

  他在掛鉤的平安村發展烤煙産業,搞技術培訓確立示范戶,與有關單位協調爭取資金,對群眾種煙全過程進行技術跟蹤服務,並解決生産用水問題。在掛鉤的河尾村,組織村民學習培訓,理出了“抓好富村的茶葉産業,改造強村的林業,發展新興的核桃、石斛、烤煙産業”的發展思路。

  為應對暴雨造成山體大面積滑坡的嚴重災害,鄭坰靖帶著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冒著山體隨時可能坍塌的危險,爭分奪秒疏散群眾、轉移物品,並指導農戶開展生産自救、恢復重建和善後工作等。

  他還積極參與綜治維穩工作,在兩年多時間裏接待來訪群眾500多人次,直接辦理信訪案件120件,辦結110件,較好地化解了矛盾糾紛,維護了農村的和諧穩定,贏得了群眾的支援和信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鄭坰靖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送到了田間地頭,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他為“鄭老師”。

  因積勞成疾,2009年12月13日,鄭坰靖在工作崗位上不幸殉職,年僅38歲。

  2010年,龍陵縣建成鄭坰靖先進事跡陳列室,並成為保山市首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宣傳教育基地。陳列室裏,靜靜擺放著鄭坰靖生前遺物,伴隨他長年奔走田間地頭的錄影機和筆電令人動容,人們感念這位黨的基層幹部情傾山村、為富民強鄉奮鬥不息的赤子之心。

  近年來,龍陵縣大力弘揚鄭坰靖精神,積極發展工業、高原特色農業和文化旅遊業,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志智同扶、産業支撐、脫貧致富”的精準扶貧新路子,有效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全縣于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鄭坰靖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父親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心。”鄭坰靖女兒鄭汶璐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廣西:春來農事忙
廣西:春來農事忙
油菜花開布谷湖
油菜花開布谷湖
花間勞作
花間勞作
南京:過江通道施工忙
南京:過江通道施工忙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570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