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上海交大金賢敏團隊實現混合架構的室溫寬頻存儲量子網絡
2020-02-13 17:07:3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2月13日電(記者周琳)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子刊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並實驗演示了一種混合架構的可在室溫下運作的寬頻存儲量子網絡,並構建了兩個不同類型的量子記憶體作為網絡中的節點。

  “從理論上説,每個人現在家裏的光纖網絡都可以被改造為量子網絡,但過去,量子記憶體必須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情況下才能工作,這大大增加了構架量子網絡的技術復雜度、可擴展性和成本。”金賢敏説,解決了室溫運作的問題,不僅降低了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等應用的構架成本,也是解決了其大規模應用的一個“攔路虎”。

  據介紹,此次實現的兩種量子記憶體構成的混合型量子網絡,可以按需制造和存儲量子態,並且能夠在時域上對單個或多個光子進行組合、分離、交換和分割等操作,同時量子性得到很好保持。該項研究提供了量子資訊處理領域的新途徑,其室溫工作條件和豐富的量子態操作能力對于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等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20多年前,科學家就提出了量子記憶體在將量子技術推向實際應用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量子記憶體可以用于量子中繼,使得多條點對點通信鏈路能夠相連接,避開了長距離通信的損耗問題,使得遠距離量子通信成為可能。另一方面,量子記憶體能以時分復用的方式産生同步的多光子,這對于提高量子計算的算力至關重要。然而,長久以來,構建實際有用的量子記憶體本身是一個挑戰,需要同時滿足高頻寬、高效率、長壽命、低噪音的指標,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室溫條件下工作。

  上海交大整合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金賢敏團隊一直致力于室溫寬頻量子存儲的研究,特別是把目標聚焦在解決量子記憶體內數十億個原子在室溫下嚴重的噪聲和量子品質下降問題,並取得了突破,成功將每個操作的噪聲降低到了0.0001個水準。在前期研究基礎上,近期,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混合架構的可在室溫下運作的寬頻存儲量子網絡,並且在實驗上同時整合了兩個不同類型的量子記憶體作為網絡中的節點,向可實用化的量子記憶體和量子網絡邁出了重要一步。

  未來,研究團隊希望充分發掘基于室溫寬頻量子記憶體的量子網絡的可擴展性,通過構建更多節點和提升節點性能的方式,使得量子網絡具有更豐富的量子資訊處理能力。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武漢必勝!
武漢必勝!
中國南極考察隊拜訪巴西費拉茲站
中國南極考察隊拜訪巴西費拉茲站
武漢:停擺的列車
武漢:停擺的列車
北京節後復工首日見聞
北京節後復工首日見聞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556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