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深度調整後如何再攀高峰?——專家把脈國産電視劇“破局突圍”新路徑
2019-12-21 09:21:4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杭州12月21日電  題:深度調整後如何再攀高峰?——專家把脈國産電視劇“破局突圍”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段菁菁、余俊傑

  “2019年,國産電視劇行業進入深度調整、追求高品質發展的全新時期,如何破局突圍、涅槃重生,依然是行業需要探討的課題。”19日至20日,在杭州舉辦的第九屆中國電視藝術創新峰會上,浙江省廣播電視局局長張偉斌的一番話引發行業強烈共鳴。

  “隨著資本熱潮的退去,不少人感覺到焦慮,沒有戲拍的焦慮,有戲開機的也很焦慮,整個內容行業到了一個轉折點。”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直言,過剩的産能已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包袱”。

  一方面,大量同質化的劇集,在題材、內容、橋段上“撞車”;另一方面,供給側和需求側不配套。“很多觀眾抱怨沒有好片子看,但其實幾大視頻網站每月的上新量至少是5至8部劇,但很多劇播得無聲無息,沒有任何水花。簡而言之,就是中低端産品過剩,高端産品供給不足,整個行業依然缺少精品內容。”

  精品內容如何煉成?正在熱播的《慶余年》導演孫皓在會上分享了創作的幾把尺子。

  “第一把尺子來自創作者內心,不是正能量的東西我不會做;第二把尺子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孫皓表示,很欣慰看到主管部門已經注意到“注水”問題,並促使整體行業共同思考,如何更經濟、更好地創作更緊湊的故事。

  “第三把尺子最重要,就是要在感動我的同時相容市場。”孫皓坦言,有些 “不接地氣”的劇本到自己手上,可能會被拒絕。“好的創作是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電視工作者需要更深入體驗和探測電視劇人物精神世界,把握其精神困境和境界;從中國文化傳統及現代性視角出發,深入追尋電視劇人物的精神動力源。”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認為,在探索中國電視藝術高峰的路上,應始終引入世界電視藝術高峰這一總體視角。

  擁抱火熱的現實生活,觀察生活、反映生活,業已成為創作者的共識,而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衛視中心副主任蘇傑則從另外一個維度提出意見,認為從監管部門到播出機構都應為現實主義題材撕掉“懸浮標簽”做出努力。“如果大家都把這個口扎緊了,那些空洞的、打著現實主義題材幌子的內容就不會流行于社會之上。”

  對于2020年內容創作和市場,多位業內人士也給出自己對趨勢、方向的判斷。芒果TV版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任旭認為,對于平臺來講,頭部效應會更加凸顯,爆款內容會更加火爆;愛奇藝副總裁戴瑩則認為,“多元化”和“精品化”依然是未來平臺發展的關鍵詞。

  愛奇藝副總裁馮微微認為,在題材方面,創作者要通過歷史節點反映時代變革。“我們要關注全面小康、全面脫貧、建黨百年等重大事件,表達和謳歌時代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

  對此,孫皓也表示,未來將圍繞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重大現實“三個重大”題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宣傳時間節點,“找準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創作出聚焦新時代、具有史詩性的作品。”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認為,在去泡沫、去浮躁的時期,從業者敢于慢下來、停下來反思,亦敢于在這個焦慮變化的時代,邁開腳步往自己認定的方向走,即是可喜現象。“可以預見,在行業深度調整之後,將會有更多國産電視藝術作品登上高原、攀上高峰。”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花絲鑲嵌:錘音千萬響 花絲分毫嵌
花絲鑲嵌:錘音千萬響 花絲分毫嵌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537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