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有求必應”贏得“一呼百應”——合肥濱湖世紀社區創新社會治理
2019-12-19 19:51:2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合肥12月19日電(記者汪奧娜)“改什麼、怎麼改,居民們説了算。”安徽合肥市和園小區8棟的樓棟黨小組長黃永林在黨員大會上説。去年,小區建成滿10年,樓道大廳、地下車庫、消防管網等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小區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被和園網格黨支部提上了工作日程。

  很快,黨支部在各單元樓與小區廣場架起了意見徵集臺,收集到200余條居民意見,為後期的工程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據。黨支部隨即在居民群中發布招募令,邀請有工程或建築領域特長的居民進行跟蹤監督,一支由10人組成的“護家”工程志願監督隊成立了。

  在施工過程中,監督隊通過每周一次的實地巡查、近10余次的多方協商會議,發現並解決了工程進度滯後、樓道瓷磚張貼不規范、樓頂防水不符合標準等多項問題。“自己的家自己管,以後住得更舒心。”主動“請纓”來組建監督隊的小區居民李維柱説。

  和園小區是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創新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

  通過大力推行社區治理體制改革,濱湖世紀社區建立了以黨組織為主渠道統籌各類服務資源、協調各方自治共治的組織架構,以黨建創新引領社會治理創新,實現了黨組織“有求必應”贏得群眾“一呼百應”的治理效果。

  作為合肥市街居體制改革設立的首個街道級社區,濱湖世紀社區于2013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轄區人口超過13萬,企業6000余家。

  “做好這樣一個超大型社區的服務工作,僅靠社區工作人員遠遠不夠,必須發動社區居民‘大合唱’,最大限度調動和用好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濱湖世紀社區黨委書記束紅英説。

  濱湖世紀社區探索居委會去行政化改革。社區下設的8個居委會都是由居民選舉産生的,每個居委會對應一個網格塊區,設立黨支部。由于不承擔任何行政職能,居委會的角色由“耕別人家的田”變為“種自己家的地”,有了更多的人力與時間做好組織、發動、服務群眾的工作。

  由此孵化出的121個社會組織凝聚核心群眾3000余人、組建的68支幫客團隊帶動了志願者15000余人、培育出的120支文體社團發動了文體愛好者20000余人……

  不僅僅在居民區,黨組織還延伸到了商圈。濱湖世紀商圈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共有4萬多員工。多數企業規模不大、黨員分散,要麼黨員數量不夠成立黨支部,要麼企業黨支部能力較弱、黨建活動不規范。

  為此,社區創新設置黨組織網絡,對于無法單獨組建黨組織的,按照業緣、趣緣和“強帶弱、好帶差”的方式組建聯合黨組織。濱湖世紀商圈黨委在走訪中發現,臨濱苑A座3家傳統商貿公司都只有1名黨員,于是按照行業相近、公司地點相近的原則,將周邊B座、C座的兩家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了黨支部。商圈黨委不僅提供材料模板和流程標準,還每月提供訂制的支部工作“提示單”,指導其結合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豐富黨員活動形式。

  同時,商圈創新黨建活動內容和形式,比如請市人社局開展社保稽核答疑、舉辦契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培訓沙龍、組織青春時尚的社團活動等。紅星美凱龍分公司黨支部黨員高歡説:“平常大家工作忙,起初對于黨建活動並不是很熱衷,體驗過後,覺得對工作和生活都有幫助,現在願意主動報名參加。”

  社區治理得好不好,關鍵看群眾發動得好不好。濱湖世紀社區黨群工作部部長方河兵表示,通過織密黨的組織“一張網”,延伸到小區樓棟和樓宇企業,第一時間了解群眾的所想與所需,黨群關係有了質的變化。現在,越來越多的黨員、社會組織和熱心群眾參與到社區治理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下活了協商共治“一盤棋”。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花絲鑲嵌:錘音千萬響 花絲分毫嵌
花絲鑲嵌:錘音千萬響 花絲分毫嵌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366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