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走過2275載歲月 都江堰“老當益壯”青春依然
2019-12-12 22:57:2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12月12日電(記者楊三軍、黃毅)薄霧籠罩下的都江堰,靜靜佇立在岷江之中。2275載以來,她澤被的蜀中良田沃土,從川西平原不斷地向川東、川南等丘陵地區延伸;其服務功能從過去的防洪、灌溉、航運,不斷拓展到如今為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生態用水等提供水源保障……

  在12日舉行的都江堰建堰2275周年紀念大會暨生態水利學術研討會上,眾多專家學者從都江堰水利工程蘊藏的科學原理、人文精神以及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都江堰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至今仍發揮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以水利為主題的世界文化遺産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如今,2275歲“高齡”的都江堰“老當益壯”,青春依然,灌溉面積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80萬畝增長到1089萬畝。

  “古蜀多水患,成都平原尤甚”。西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領民眾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因勢利導、度勢建堰,不僅馴服了桀驁的岷江水,還造就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

  2000多年過去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造福當時,而且澤被後世,至今仍運作不輟。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認為,都江堰以其科學的設計理念和治水實踐,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典范,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大國自信、文化自信的寶藏,也是象徵中國智慧和生態哲學的世界奇跡。

  據與會專家介紹,都江堰灌區面積的爆發式擴大、服務功能的不斷拓展,還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70年時間裏。自20世紀50年代起,都江堰灌區先後修建了人民渠和東風渠等重要渠係、三穿平原東部的龍泉山脈,開工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項目……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都江堰不斷續寫新的輝煌,北、中、南三大擴灌區陸續建成,高標準的骨幹工程水網初具規模,新增灌面80萬畝,改善灌面480萬畝,發展成為地跨岷江、沱江、涪江流域37個縣(市、區)的特大型灌區,兼具為生活、工業、生態供水的綜合功能。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海知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34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