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這裏進入深空——走進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9-12-04 16:01:5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澳門12月4日電(記者郭鑫 劉暢 任垚媞)澳門第一顆科學衛星的徵名活動已經進入到最後階段。

  澳門首顆科學衛星項目的承辦方是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它是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中最年輕的一個。

  這顆衛星是世界上第一顆利用近赤道軌道,將監測赤道附近南大西洋異常區(SAA)地磁場與空間環境的科學探測衛星,預計在2020年發射。

  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8年10月8號揭牌,是中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記者走進這個略有神秘色彩的科研機構,了解他們探索深空的奧秘。

  59歲的國際知名天文學家張可可,是這所實驗室的首任主任。去年8月來到澳門的他,目前兼任澳門首顆科學衛星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現在中國正在從一個深空探索的大國走向強國。什麼叫從大國到強國?從技術來説,就是你發射了很多飛船,未來還會發射火星探測器,但是要證明發射出去做什麼,對人類有什麼貢獻,對科學有什麼貢獻。”張可可説。

  雖然實驗室揭牌時間不長,但其科研團隊參與國家空間項目的歷史並不短。實驗室和它的前身太空科學研究所在國家大力發展深空探測的戰略指引下,已開展了多項有關月球和行星的基礎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從神舟、嫦娥,到火星探測計劃,近年來國家重要的空間科研創新項目中都留下了實驗室科研人員的汗水。

  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一年來,科研水準、資金投入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張可可對重點實驗室推進衛星項目的效率之高印象深刻:“進展之快超過想像,讓我可以全身心投入進去。”

  中國有望在不遠的將來發射火星探測器,在火星探測器的研究過程中,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也深度參與其中。

  “火星探測器將會採集很多關于火星的數據,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將會得出怎樣的科學結論,比如火星磁場的情況等,這些都牽涉到火星內部的結構和演化歷史。我們非常關注,將會利用實驗室的設備深入分析數據。”張可可説。

  除了參與國家航太和深空探測項目,實驗室的研究團隊也在探索太空未知領域填補了不少科研空白。

  據介紹,實驗室現階段研究領域涉及月球物理學、行星物理學、月球地質學和行星化學等學科,研究方向包括月球和行星內部結構、月球和行星表面物理、行星地形地貌、行星磁場與重力場物理和行星形成與演化等。

  今年7月,實驗室副教授祝夢華在月球演化歷史研究領域取得突破,他的論文《重建月球的後期增生歷史》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祝夢華使用澳科大的超算平臺,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研究不同天體以不同角度撞擊地球和月球的過程和留存品質的差異,解答了月球幔層“缺鐵”之謎。

  這一研究成果為地球和月球的後期增生過程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間接證明了月球形成的大碰撞理論,這也為嫦娥四號的科學資料分析以及後續的月球、火星探測任務提供新的科學支撐。

  祝夢華在“行星生物學”領域也涉獵頗深。他説,對于生命可以承受什麼樣的絕對環境的研究,在西方非常熱門,這也是我們把這門學科引進中國的原因,在實驗室有三位老師都在致力于研究“行星生物學”。

  “國內在一些‘新科學’領域開展比較晚,我們算是走得比較快的,可以説這也是‘一國兩制’之下澳門的獨特優勢。”祝夢華説。

  祝夢華是放棄在美國研究機構的優越職位來到澳科大的,吸引他的就是重點實驗室的基礎科學創新平臺。“在這裏,你可以創造很多事情。”

  在相同的理念下,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組成了一支40人左右的國際化研究團隊,葡萄牙人安德雷·安托尼斯是其中一位行星生物學專家。

  “中國正處于太空探索的令人興奮的階段。在澳門,這裏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便利條件進行尖端研究,從事與中國航太計劃有關的事業,這非常有趣,我樂于為此作出貢獻。”他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黃河日出 景色迷人
黃河日出 景色迷人
巴黎:香街點燈
巴黎:香街點燈
第二屆紐約花燈遊園會開幕
第二屆紐約花燈遊園會開幕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5307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