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百年花燈照亮山鄉振興夢——革命老區河北涉縣山村的新變化
2019-10-30 08:52:1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石家莊10月30日電 題:百年花燈照亮山鄉振興夢——革命老區河北涉縣山村的新變化

  新華社記者范世輝、趙鴻宇

  “大宮燈,紅彤彤;走馬燈,轉不停;金魚燈,搖尾巴;孔雀燈,開彩屏;金燈銀燈五彩燈,一盞一盞數不清。”正如童謠中傳唱的那樣,位于太行山東麓的革命老區河北涉縣更樂鎮張家莊村成了花燈的世界,昔日偏僻的小山村如今成為省內外遊客青睞的景點,村內停車場300個停車位經常是“位無虛席”。

  夜幕降臨,花燈裏的張家莊,青山隱隱,水塘波柔,人影朦朧,三五成群的遊客紛紛走上街頭品鑒傳統花燈文化,感受山村裏的濃鬱鄉愁。

  67歲的遊客周玉廷來自石家莊市。“我在這裏已經住了一晚,這個小山村太美了,我的小孫子看燈都不舍得離開了。”周玉廷告訴記者。

  過去張家莊因燈而名,如今花燈更成了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秸稈為骨架,紙片為風扇,用漿糊粘接,下面懸挂手工紙馬,底部用蠟燭點燃,熱空氣轉動紙馬……”張家莊第四代花燈技藝傳承人楊安平一邊做“走馬燈”,一邊認真教學生 。

  “別看這些花燈,如今可是俺們村致富路上的‘領航’燈!”楊安平一臉自豪,重新撿起瀕臨失傳的手藝,他的日子過得像燈籠一樣紅火。

  張家莊地處太行山深處,溝壑縱橫。村志記載,這裏的花燈始于清末,每逢春節、元宵節,張家莊家家門前都要挂上自制的“花燈”祈福迎春。

  “俺們祖祖輩輩黃土地裏刨食吃,花燈飽含著村民對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的期盼。”張家莊村支部書記張菊安説,上世紀80年代初,是村裏花燈發展最鼎盛的時期,南瓜燈、白菜燈、打鐵燈、唱戲燈……各式各樣的花燈展演每年都會吸引周邊十裏八鄉的村民,河南、山西、山東等周邊省市的人更是大老遠跑來賞燈。上世紀90年代末,受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為了維持生計,不少村民放下了制燈手藝外出打工討生活。從此,張家莊花燈逐漸衰落。

  2017年,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春風吹遍深山。鄉村振興,産業是基礎,張家莊的振興從哪兒抓起?張菊安對村民説:“咱們就從傳統的花燈做起,做好了這就是我們的金飯碗。”

  説幹就幹,張菊安“三顧茅廬”請出了楊安平等花燈制做藝人,又尋來幾十名年輕人,以老帶新重新操辦起花燈制作。

  涉縣振興傳統産業計劃更是讓張家莊人吃了“定心丸”。2018年春節,涉縣組織張家莊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做花燈,舉辦首屆太行民俗花燈展。一時間,山鄉內外,萬人空巷,遊客量達上萬人次,楊安平和他帶的學生心裏樂開了花。

  老手藝重新走進大眾視野後,如何把百年花燈文化發揚光大?涉縣組織拍攝了縣裏第一部鄉村振興題材的電影《田埂上的花燈》在各大網站上映,並申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花燈的名氣傳開後,靠著一手制作花燈的絕活,楊安平經常被邀請現場指導做花燈,年收入達3萬多元。昔日的傳統手藝如今成了“金飯碗”,楊安平高興地説:“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的小花燈成了大産業。涉縣的花燈會越來越漂亮!”

  與此同時,涉縣還引進了花燈生産廠,注冊了花燈品牌,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工藝結合,研發新品種,拓展花燈市場。2019年初以來,在張家莊村的帶動下,更樂鎮的花燈産值已達2000多萬元。

  “真沒想到靠著花燈也能過上好日子。”56歲的村民江蘭林以前靠種地為生,如今依托花燈制作月收入達2500元。

  東巷村發展郊野田園綜合體、大洼村打造傳統古石頭村落遊、後何村和江新村建起了美麗鄉村……花燈發展不僅火了張家莊,同樣鼓舞了周邊鄉村的發展幹勁。

  涉縣更樂鎮黨委書記張志明説,只要動腦筋,傳統産業也能結“新果”,百年花燈帶動了涉縣鄉村旅遊的發展,更照亮了山鄉的振興夢。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走近第二屆進博會首件進館展品
走近第二屆進博會首件進館展品
水墨南迦巴瓦峰
水墨南迦巴瓦峰
甘肅敦煌:清潔定日鏡 提高反射率
甘肅敦煌:清潔定日鏡 提高反射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516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