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特寫:大學裏來了批村幹部
2019-09-11 16:52: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西安9月11日電 題:特寫:大學裏來了批村幹部

  新華社記者陳晨

  夜已深。38歲的劉勇躺在學校宿舍的床上睡不著,耳邊傳來室友輕輕的鼻息聲。他輕手輕腳從上鋪下來,扭開臺燈,一束亮光在暗夜中鋪開。即將迎來大學生活的第一天,這位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團結村的村支書興奮莫名,忍不住翻開新發的教材預習起來。

  幾個小時之後,9月10日上午,劉勇出現在了陜西楊淩職業技術學院的大禮堂內。這是2019級陜西省村幹部學歷教育班開學典禮的現場,能容納300多人的禮堂座無虛席。劉勇和同學們熱情寒暄,不時拿起手機自拍。他們都是大一新生,又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村幹部。

  受益于陜西省實施的村幹部學歷教育提升工作,劉勇得以走進象牙塔。從今年起,陜西在全省范圍內選拔村幹部開展大專層次學歷教育,首批277名學員將就讀于楊淩職院生物科技、園藝技術和畜牧獸醫等3個專業,進行為期3年的學習。

  陜西省委組織部組織一處副處長劉春澤説,對村幹部開展大專學歷教育,是為了改善農村幹部隊伍的知識結構、提升素質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

  “對我們來説,上大學既是圓夢,也是補上一課。”劉勇深有感觸地説,農村的發展日新月異,自己的“本領恐慌感”越來越強。他盤算著,用好這3年時光,多學些發展現代農業的知識,和村民一起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277名村幹部大學生是從陜西各地的340多名報名者中擇優錄取而來的。他們的年齡在45周歲以下,均具有高中或同等學歷。

  42歲的陜西省略陽縣徐家坪鎮朱兒壩村村支書周竑含至今還記得,她今年3月在楊淩職院參加自主招生考試時的情形。

  “畢竟告別校園20多年了,能不能考上心裏沒有底。”大學裏的一切都充滿新鮮。為了不留遺憾,參加完筆試和面試,周竑含在校園裏轉了一圈又一圈,走進操場、食堂和圖書館,瞪大雙眼,想把大學的模樣刻在腦子裏。

  最終,周竑含圓了她的大學夢。再次走進校園,她已是有備而來。“我們村在嘉陵江邊,山好水好。這幾年村裏發展了櫻桃、板栗、核桃等産業,看了課程表,我最期待村集體經濟管理的課程,想學著把咱們秦嶺深處的特産賣出大山。”

  不過,想要順利拿到大專文憑,村幹部大學生們並不輕松。在校期間,他們要和普通大學生一樣,吃食堂、住宿舍,查資料、寫作業,在修完規定課程並修滿學分後才能畢業。由于每學期至少要集中在校學習1.5個月,他們還要兼顧好本職工作、家庭和學業的關係。

  “我們班的同學從20出頭到年近半百的都有。畢竟闊別校園多年,今天還有同學問老師,萬一‘挂科了’怎麼辦。”陜西省山陽縣法官鎮花廟子村村支書朱仁峰笑著説,雖然有壓力,但大家都對完成學業信心滿滿。

  同樣感到壓力的,還有學校的老師。

  “村幹部都來自生産一線,是帶著問題來的。教師講的內容如果與實際結合不緊密,很容易被學生問倒。”楊淩職院院長王周鎖説,為了讓村幹部“學得會、用得上”,學校組織教師實地調研,制定了專門的人才培養方案,配備了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在專業課之外,還增設了鄉村領導實務、心理健康、村級財務管理等特色課程,編寫了10余本專用教材。

  新的生活即將開啟。開學典禮一結束,寶雞市高新區磻溪鎮楊家店村村主任王強強就興奮地在朋友圈中發了一組校園的圖片,還附上一句心聲:“新鮮、期待、感慨,惜時當努力,歲月不待人。”不一會兒,就收到了50多個“點讚”。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舉行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舉行
白露到 曬核桃
白露到 曬核桃
初秋那拉提
初秋那拉提
深山·村小·三十七年
深山·村小·三十七年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498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