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外賣垃圾減量須靠嚴格的分類制度
2019-08-28 11:10:05 來源: 檢察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外賣垃圾減量須靠嚴格的分類制度

  相關機構數據顯示,中國外賣用戶已超過3億人。圍繞外賣展開的這條産業讓許多人受益,包括前所未有的便利、規模龐大的就業、更加豐厚的利潤,但與此同時,也催生了超出想像的外賣垃圾——餐盒、食具、紙巾、塑膠膜、外包裝袋等等(8月2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點個外賣有多方便,外賣垃圾就有多瘋狂。早在2017年,一篇題為《外賣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的文章刷屏。觀點固然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誇張,卻也如實提出了外賣泛濫所衍生的諸多症結:首當其衝的就是外賣垃圾問題。長遠而言,因噎廢食固然不可取,無所作為顯然也不該。因此,外賣垃圾減量恐怕須及早提上議事日程。

  外賣垃圾究竟有多“兇猛”?數據或能為之精準畫像。根據艾媒咨詢的報告,截至2018年,全國的外賣用戶已增長到3.58億,整個外賣市場已突破2400億元。此前,幾大外賣平臺數據顯示外賣平均客單價已超出40元,若以此粗略估計,2018年全國每天送出外賣超千萬份,則每日送達消費者手中的餐盒等包裝數量也是千萬級別。有環保公司的調查顯示:寫字樓産生的生活垃圾中,外賣垃圾的重量比例至少佔40%,有的甚至達到50%,體積佔比能達到60%至70%。盡管有餐飲店以砂鍋、瓷盤等材質的包裝來提醒消費者迴圈利用,但這些“奢華”包裝似乎並不能逆轉外賣垃圾的大勢。

  外賣垃圾減量的好處無需贅言,但如果沒有得力措施,僅憑各自良好的意願,恐怕很難美夢成真。比如對消費者來説,不少平臺推出了自動勾選是否需要食具的選項,但在“方便”與“習慣”的唆使之下,更多人還是對全套包裝來者不拒。這就像商場超市裏的塑膠袋,“限塑令”這麼多年過去,扭轉了塑膠袋泛濫的命運嗎?至于商家門店,自然是要投消費者所好,更何況,外賣包裝都是提前配備好的。比如在午餐時段,一兩個小時要趕出數百份的外賣,商家會有時間和動力去區分哪些需要食具、哪些不要食具的復雜選項嗎?

  不愛做的,未必是不要做的。外賣垃圾漫天飛,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城市病之一。解決這個問題,無非是三端發力:對于消費者來説,只有在食具上感受到“消費痛感”,或許才會減少相關消費量;對于平臺來説,只有拉開“有食具”和“無食具”外賣的傭金差距,商家才會主動去引導消費者;而對于資源再生企業來説,做好外賣垃圾的可回收研究與處理,這也是終端的力量。當然,這不能不提垃圾分類的及時性與必要性,以嚴格的分類制度解決外賣垃圾産生與處置,這或許比苦口婆心的泛泛而談更為關鍵。

  總之,外賣垃圾減量不能靠“獨行俠”,制度為先導,引導全係統發力、全鏈條治理,“點單生活”才不至于被污染和浪費所原罪。(鄧海建)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秦俑!秦俑!
秦俑!秦俑!
探訪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
探訪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
走進中儲糧襄陽直屬庫
走進中儲糧襄陽直屬庫
2019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開幕
2019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開幕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93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