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高空拋物的拷問:社區治理水準也要“上樓”
2019-07-11 18:24:3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時評)高空拋物的拷問:社區治理水準也要“上樓”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高空拋物的拷問:社區治理水準也要“上樓”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高空拋物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痰液、剩飯、潲水及花盆、鐵鉗、鍋鏟不時“從天而降”,不僅威脅市民生命安全,還污染生態環境、危害公共秩序,成為城市管理、社區治理一大頑癥。各地援引法律、嚴肅懲戒,加裝監控、威懾預防,但有關事件有增無減。

  西安某小區近日還成立了一支“媽媽防空隊”,對相關事件進行拍照錄影、留取證據等。據報道,這支“防空隊”已形成一定震懾力。這對我們的基層組織和社區工作是一個啟示。

  社區是城市治理“最後一公里”,是黨委和政府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社區人口越來越多,樓房越建越高,社區治理水準也要更上一層樓。黨中央高度重視社區工作,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強調,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積極性,形成社區治理合力。可以説,改革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提高社區治理能力,是根治高空拋物等“城市病”的根本遵循。

  媽媽們行動起來了,基層黨組織與社區機構都要動起來。城市管理和服務力量要下沉,盡快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組織建設上來,轉移到社區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上來,從基層幹起來,從居民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抓起來,建設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的社區,對高空拋物等不良行為釜底抽薪。基層黨組織要敢擔當、有作為,督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職責,依法保護業主合法權益;推進居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發揮自治章程、居民公約的積極作用,弘揚公序良俗;充分運用網上社交平臺,引導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參與公共事務,引導居民崇德向善;把居民維護公共利益的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係,基層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情況納入績效評議……總之,要通過法治、德治、自治的有機融合去根治陋習。

  “同住一棟樓,相逢不點頭。”城鎮化快速推進,深刻改變我國城市社會結構。不少人未完全適應城市生活方式,新型集體觀念淡薄。某地陋習排行榜中,高空拋物與亂扔垃圾齊名。在街頭亂扔垃圾的,跟高空拋物的很可能就是同一個人。

  不是每個人都住在高層,但是每個人必然會從地面走過。當你從樓下走過時,不妨想想上樓之後該遵循什麼樣的行為準則。

  新聞連結:

  新華微評:遏制高空墜物要“往下使勁”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2019北京玩博會開幕
2019北京玩博會開幕
醉美阿尼瑪卿
醉美阿尼瑪卿
奧克蘭大霧彌漫
奧克蘭大霧彌漫
“樂”動喀什古城
“樂”動喀什古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7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