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文化內核是中國電影的靈魂——訪《流浪地球》導演郭帆
2019-05-22 13:08:1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法國戛納5月22日電  專訪:文化內核是中國電影的靈魂——訪《流浪地球》導演郭帆

  新華社記者楊一苗 徐永春

  在第72屆戛納電影節舉辦期間,前不久國內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在這裏舉行了展映。導演郭帆認為,文化內核是中國電影的靈魂,只有中國故事才能回答“中國科幻是什麼”。

  “當人類遇到危機時,為什麼要帶著地球一起逃離?”“故事裏為什麼要設置數量龐大的救援力量?”在《流浪地球》創作前期的一次討論中,外國同行的追問讓郭帆意識到,正是這些與外國科幻電影的“不同”,表達著中國科幻的精神內核。

  郭帆説:“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淀,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中國人選擇跟地球一起逃離,正是我們文化特色的體現。而在這部影片中,並沒有刻意塑造超級英雄,在關鍵時刻每一個普通人所做出的正確選擇,都會讓他成為英雄。”

  “正是基于對土地的情感和由普通人凝聚而成的力量,讓我們找到了這部電影的文化內核。如果把影片形容為一個人,這就是找到了人的靈魂。”郭帆説。

  在找到這部電影的文化內核之後,《流浪地球》的主創團隊堅持影片的形象表達也要是中國式的。從影片中航太員的頭盔、服裝的設計到宏大壯闊的視覺效果,在借鑒國外先進電影工業技術的同時,自主研發成為這部電影影像呈現的主要力量。

  “盡管國外的一些電影工業體係已非常成熟,但這並不完全適合中國。”在這部影片裏,大量道具需依賴手工制作,不少環節仍要人力完成。郭帆認為,影片制作過程中暴露出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的一些短板。他説:“利用好未來幾年電影産業高速發展的窗口期,實現中國電影工業的飛躍,這仍是當前電影人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近年來,中國電影創作及電影市場發展欣欣向榮。郭帆認為,《流浪地球》的成功來自觀眾對中國科幻電影的期待,更源于中國國力的不斷強盛。“中國航太事業的快速發展正是這部科幻影片對現實的映照。只有實現了與現實的關聯,才能激發觀眾真實的情感。”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如何讓傳統非遺“活”起來?
如何讓傳統非遺“活”起來?
杜鵑花開峨眉山
杜鵑花開峨眉山
“鷺鳥王國”生機勃勃
“鷺鳥王國”生機勃勃
分水嶺上“山路十八彎”
分水嶺上“山路十八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527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