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研究確認張家界境內3個大鯢遺傳分支
2019-03-17 17:01:2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沙3月17日電 記者17日從湖南省水産科學研究所獲悉,該所參與繪制的全國野生大鯢遺傳分支地理分布格局圖顯示,張家界為我國多個野生大鯢遺傳分支的交匯點,擁有3個大鯢遺傳分支。

  中國大鯢俗稱“娃娃魚”,為我國特有珍稀野生動物,也是世界現存兩棲類中體型最大的物種。此項研究由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牽頭,湖南省水産科學研究所為該成果的第二完成單位,相關研究成果最近在國際進化生物學專業期刊《生態學與進化學》線上發表。

  據了解,2010年至2016年,研究團隊奔赴全國17個省份的大鯢原産地進行調查採樣,採集到15個省份、33個地點共320尾野生大鯢的遺傳樣本,採樣范圍基本覆蓋了全國野生大鯢自然分布區域。研究團隊通過測定大鯢線粒體基因與核基因序列,分析遺傳多樣性與遺傳結構,發現了全國野生大鯢明顯存在7個大的遺傳分支。

  論文第一作者、湖南省水産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梁志強介紹,這一成果填補了湖南、江西等省份的野生大鯢遺傳分支情況的空白,給這些省份野生大鯢資源保護提供了急需的遺傳背景資料。“特別是張家界境內具有3個大鯢遺傳分支,這種現象非常罕見,對張家界野生大鯢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梁志強建議,大鯢保護需要根據各地遺傳分支與野生資源情況,制定各自適宜的保護策略。“基于大鯢遺傳分支特點,大鯢增殖放流應選擇當地種群大鯢,而且擬放流大鯢必須通過基因檢測具備當地種群相同的遺傳分支。”

  記者在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了解到,該保護區從2002開始進行大鯢增殖放流,累計超20000尾。大鯢皮下植入晶片進行標記,記錄性別、繁育時間等資訊,同時建立基因檔案。(記者高文成、明星、阮周圍)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春花爛漫映峽江
春花爛漫映峽江
春季花爭艷
春季花爭艷
北京:春意盎然
北京:春意盎然
鄉村文化禮堂舉辦春季“蘭花大會”
鄉村文化禮堂舉辦春季“蘭花大會”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6112424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