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馮子材:老將出徵贏大捷
2018-11-01 16:06:0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寧11月1日電(記者覃星星)南國初秋,小雨薄霧。在祖國西南邊陲,地勢險要的友誼關(原名鎮南關)依舊遊人如織。在這裏,千年雄關留下了“鎮南關大捷”的歷史定格,也留下了一位老將的剛烈背影。

  19世紀八十年代,法帝國主義借道越南向中國邊境進攻,企圖把廣西、雲南變為法國的殖民地。1885年2月23日,法軍從越南北方的北寧、諒山陸路進攻鎮南關,清軍潰散,法軍炸毀關樓,並在廢墟上立了一根木柱,上用中文書“廣西的門戶已不復存在”進行挑釁,廣西震動,情勢危急。

  危急關頭,清廷任命年近7旬的老將馮子材幫辦廣西關外軍務,領導鎮南關前線的抗法戰鬥。

  馮子材1818年生于廣東欽州沙尾村(今屬廣西欽州),青年時候的他身強體壯、舉止敏捷,勇武之名很早就已經傳遍鄉裏。他一身好武藝,嫉惡如仇、不畏強暴的性格深受鄉鄰誇讚,參軍後屢建功勳。中法戰爭時,馮子材已經年近7旬,在家頤養天年,但這位老將在危急關頭沒有任何猶豫,很快趕到邊境,並被推舉為前敵主帥。

  馮子材奉命率領所部奔赴鎮南關後即刻深入了解民情,視察關隘要地。他看到,雖然守邊軍民鬥志高昂,但軍費緊缺、訓練不足、兵械簡陋。他與蘇元春等將領商議認為,部隊只有少量槍炮,和全部使用新式槍炮的法軍硬拼肯定吃虧,必須以己之長制敵人之短。

  他大膽起用當地壯族青年蒙大,委任其為敢死隊隊長,商量作戰計劃方案。同時,馮子材綜合了各部將領和群眾意見,決定在關前隘的東嶺和西嶺,用土石砌起一條高7尺、寬1丈的長墻,長墻前面又挖了一條深4尺、寬1丈的塹壕,塹壕前面的開闊地裏又挖了三百多個梅花坑,給法軍布下了天羅地網。然後,馮子材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決心和氣概,帶著一口棺材和兩個兒子一起佇立于前線。

  1885年3月23日,法軍統帥尼格裏率法軍二千余人分三路大舉進犯而來。西路法軍從文淵(今同登)出發經弄堯和弄懷沿偏道入龍門關,東路法軍從諒山出發直撲小青山,中路法軍主力則沿關道而入,直接進抵鎮南關的關前隘長墻下。

  嚴陣以待的清軍,在馮子材的指揮下投入戰鬥。首日激戰,雙方相持不下。

  3月24日淩晨,大霧彌漫,法軍傾巢而出,配備三個炮隊向鎮南關發起猛烈攻擊,一時間槍彈橫飛,長墻欲破,炮聲震徹山谷。眼見法軍火器兇猛,情勢危急之下,馮子材急令守軍打開柵門,親自提刀上陣,率領兩個兒子及各部官兵猛烈衝殺,以肉搏戰全面殺退有槍有炮的驕橫法軍。

  3月25日,士氣高漲的守軍及民兵在馮子材號令下發起總攻,憑借冷兵器追擊潰敗法軍至關外一二十公里,大獲全勝,迫使法軍丟盔棄甲撤回到諒山以南,法軍統帥尼格裏也身受重傷,這就是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當馮子材下令搜山以清剿被打散的法軍時,許多普通群眾也拿起棍棒鐵叉穿林越山,漫山遍野四處搜尋,更是讓潰敗的法軍膽寒。此役甚至導致當時的法國茹費裏內閣集體辭職。

  鎮南關大捷是中國近代史上反擊外來侵略的一次重大勝利,令人揚眉吐氣,在中國近代反帝鬥爭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老將馮子材在國家遭受侵略時挺身而出,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捍衛民族尊嚴,體現出的民族精神值得我們尊敬。我們應當永遠銘記像馮子材這樣的民族脊梁。”憑祥市博物館原館長馬赤農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紐約舉行萬聖節大遊行
紐約舉行萬聖節大遊行
失事獅航客機的首個黑匣子已被成功打撈出水
失事獅航客機的首個黑匣子已被成功打撈出水
醉美秋色
醉美秋色
京張高鐵開始全面鋪軌
京張高鐵開始全面鋪軌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9983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