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我國科研團隊首次發現華北深層地下水虧損呈減緩趨勢
2018-10-24 16:07:5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武漢10月24日電(記者譚元斌)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所和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聯合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利用雷達衛星監測深層地下水儲量變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發現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虧損呈減緩趨勢,相關研究成果已線上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水資源研究》。

  記者24日從中科院測地所了解到,中科院測地所研究員江利明首席負責的這個科研團隊,在深入研究深層地下水變化與地表形變耦合關係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利用時序衛星雷達干涉測量對深層地下水變化進行監測的新方法,並成功應用于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超採最嚴重的滄州中部地區。

  研究結果表明,2003年至2010年,滄州地區出現多個地面沉降漏鬥,但亦有部分地區地面發生了明顯抬升。此外,滄州中部地區深層地下水虧損明顯,其中大部分為不可恢復的弱透水層壓密釋水,意味著地下水超採嚴重。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以來滄州部分地區水位逐年回升,深層地下水虧損速率呈減緩趨勢,表明這一地區近年來採取的節水壓採措施對抑制深層地下水超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江利明説,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長期超採形成全球最大的“地下水漏鬥區”,導致大面積地面沉降、地下水資源枯竭和水環境惡化。因此,厘清深層地下水變化與地面沉降的耦合關係,查明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儲量變化,對于這一地區地下水資源科學管理和調控,減緩與地下水超採相關的環境問題均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江利明科研團隊提出的新方法,可以獲取精細的承壓含水層骨架釋水係數,並能夠有效分離深層地下水變化的可恢復部分和不可恢復部分。這項研究不僅填補了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弱透水層壓密釋水研究方面的空白,也為定量探明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儲量動態變化提供了新的手段。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柿子深加工促增收
柿子深加工促增收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霜降秋深景宜人
霜降秋深景宜人
曬秋圖
曬秋圖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60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