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緙絲傳承人:“雕刻了的絲綢”如流淌的鄉愁
2018-10-14 15:25:0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石家莊10月14日電(記者白明山)春意盎然的鵲鬧枝頭,國色天香的花開富貴圖……在河北定州孟家莊緙絲傳習基地,一幅幅圖案逼真、色澤鮮艷、正反如一的緙絲作品讓人流連忘返。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小長假,這個基地接待遊客人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我從小就喜歡緙絲。”45歲的基地負責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緙絲傳承人程苗欣説,“小時候,奶奶做刺繡或是緙絲,我就坐在旁邊看。”

  程苗欣從屋內拿出一塊布料,布料上的文案顏色明快,布面平整。“看,這就是我奶奶留下的,雖然年頭久了,可這顏色、花紋,都跟新的一樣。”

  定州緙絲,被譽為“雕刻了的絲綢”,源于漢,興于唐,盛于宋。宋代,孟家莊村成為緙絲貢品産地和絲織品交易地。

  隨著北宋與南宋更替,政治和經濟中心南移臨安,緙絲也由發源地定州遷移到了蘇杭一帶,緙絲有了“北有定州,南有松江”之説。

  程苗欣説,傳承這一古老技藝,既是對奶奶的紀念,也是骨子裏對緙絲美妙技藝的喜愛,更是流淌在血液裏那股魂牽夢縈的鄉愁。

  “起初只是覺得紅紅綠綠很好看,越鑽研發現學問越多,再也撒不開手了。”

  為此,她兩次專程到蘇州學藝。“我嘗試著把千年以前失去的技藝拿回來。我從感興趣的花鳥等簡單圖案學起,一點一滴的摸索積累。直到2005年,才嘗試做大幅作品。”不知耗費了多少絲線,用壞了幾架織機,程苗欣終于熟練掌握了緙絲這門古老的藝術。

  程苗欣説,緙絲工藝費時費力,一天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甚至10來個小時,現在年輕人很少有能坐住的。現在國家特別重視傳統文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學習、傳承緙絲技藝。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傳承敬老美德
杭州:傳承敬老美德
廬山西海秋意漸濃
廬山西海秋意漸濃
居延海金秋美景
居延海金秋美景
走進“大國糧倉”
走進“大國糧倉”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9970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