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假稱私募杜撰項目,最高承諾13%收益——起底“申彤係”非法集資平臺
2018-09-12 14:10:2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9月12日電 題:假稱私募杜撰項目,最高承諾13%收益——起底“申彤係”非法集資平臺

  新華社記者桑彤、黃安琪

  備受關注的“申彤係”集資詐騙案日前在上海宣判。2013年以後的兩年裏,“申彤係”假借私募之名,杜撰宣傳材料,通過銷售包括線上理財在內的各類理財産品,共非法吸收資金144億余元,造成6萬余名被害人損失64.6億余元,涉及全國28個省市。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非法集資平臺具有互聯網金融的特性,針對這些所謂“創新理財平臺”,要在現有的監管模式下,加強跨地區協作和風險監管力度。

  5000余家分支機構,最高承諾13%年化收益

  日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上海申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申彤大大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及被告人馬申科、單坤等12人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對申彤集團、申彤大大公司分別以集資詐騙罪判處罰金人民幣3億元、1億元。

  記者從法院了解到,申彤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後于2014年9月更名為申彤集團;申彤大大公司成立于2014年2月,係申彤集團(申彤公司)的子公司,用于非法集資。

  據申彤公司原投行部經理施某所言,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間,申彤公司購買高凈值客戶資訊後,通過電話推銷、網絡宣傳、召開推介會、在公共場所擺攤設點、拉橫幅宣傳等方式對外公開宣傳“富邦盛世萬象和”“青島五洲四海家居城邦”等固定收益産品,招募投資人簽訂有限合夥協議募集資金。

  2014年9月起,申彤大大公司在全國28個省(市)設立各級分支機構共5100余家,發展員工近10萬人,組建“申彤係”銷售網絡並繼續對外售賣理財産品。申彤集團、申彤大大公司先後推出“淺深休閒酒店”“CTC全國大學生創業就業實戰營”“西藏礦業”等18個投資項目,以及僅針對公司內部員工的“大大寶”線上理財軟件,分別對應27個理財産品,承諾5%至13%的年化收益。

  最終,“申彤係”企業通過銷售各類理財産品共非法吸收資金144億余元,造成6萬余名被害人損失64.6億余元。

  三大“套路”借新還舊

  “申彤係”非法集資有三大“套路”:假借私募之名,謊稱專款專用,杜撰宣傳材料。但事實是,大部分超募資金用于兌付投資人本息、經營費用支出、員工薪酬支出及個人揮霍等。

  ——以有限合夥企業名義對外招攬投資人入夥以募集資金,再通過銀行委託貸款形式出借給用資公司並收取利息。合夥協議對應的“投資指南”或“産品説明”具有宣傳收益率、承諾或暗示保本保息的特點。

  ——謊稱專款專用、資金運用受到嚴格監管,營造投資運作規范的假像。從2014年9月起至案發,申彤集團通過申彤大大公司銷售27個理財産品名義吸收資金累計達138.74億元。其中,14個産品沒有實際支出,剩余13個産品支出僅8.06億元。

  在投資項目中,有2個自用項目純屬消耗性支出,並不直接産生收益,並且存在虛假項目。其中,“泗水固定收益”項目、“小北湖”項目等沒有真正投入。

  ——杜撰宣傳材料,甚至強行賣給員工。據一些證人透露,申彤集團要求上報的項目要達到24%的年化收益率,但沒有項目能達到如此高收益;紅橋網宣傳資料中的視頻以及在宣傳理財産品時有意引導客戶相信項目有政府背景。

  2015年7月至12月,申彤集團發布“大大寶”線上理財産品,以“申彤係”企業內部員工為銷售對象,採用綁定支付寶的方式收取投資款。公司招聘新員工免除試用期,但以購買公司5萬元“大大寶”理財産品作為不辭退和發工資的條件,後來購買金額驟降至1000元。

  跨地域聯合執法,加強風險監管

  “申彤係”非法集資案的查處給市場敲響了警鐘。法院審理認為,此案的集資手段具有互聯網金融特性。記者調查發現,對于互聯網金融公司,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遵循屬地管理原則,但這類企業普遍跨區經營,經營地和注冊地分離,這就要求各地監管部門加強協作,聯合執法。

  此外,目前我國金融監管採取機構監管模式,遵循“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比如,一些地方對注冊資産管理和金融服務類公司沒有前置審批條件,所以這類公司在工商部門可直接注冊設立。但工商部門無法進行專業監管,而專業監管機構又只對持牌金融機構進行監管,非持牌機構僅需登記備案即可。

  “現有的監管框架和實際情況已經不太匹配,出現了一些監管漏洞。”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説。

  專家建議,應按金融業務的實質功能和風險特徵進行監管,以風險監管取代機構監管,加強金融與非金融部門之間的協作。同時,建立嚴格的第三方資金托管制度,確保企業不能隨意動用客戶資金。

  投資者也需提高警惕。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律師徐璐介紹,合規合法的有限合夥私募基金和非法集資有著天壤之別。比如,私募基金投資門檻一般為100萬元起,不能公開宣傳和針對不特定對象,不能承諾保本付息,穿透式核查並合並計算人數不得超過50人等,這些都是投資者判定私募基金産品是否合法的依據。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相關新聞
  • 公安機關對網貸平臺涉嫌非法集資案件進行集中網上登記
    為進一步做好網貸平臺涉嫌非法集資案件的查處工作,全力保護相關案件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及時回應投資人的關切,根據公安部部署,9月10日,公安機關開始對網貸平臺涉嫌非法集資案件開展集中網上登記。
    2018-09-12 11:02:38
  • 教育部:嚴禁在校園內推介非法集資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防范非法集資,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加強日常監控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加強溝通協調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2018-09-04 20:00:00
  • 申彤“大大寶”集資詐騙案一審宣判 
    二被告單位以及馬申科、單坤、陳尚坤等12名被告人的非法集資行為,嚴重擾亂國家金融管理制度,依法應當予以嚴懲。
    2018-09-01 10:43:40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蓑羽鶴飛舞巴裏坤草原
蓑羽鶴飛舞巴裏坤草原
收獲海鹽
收獲海鹽
懸崖絕壁攀岩熱
懸崖絕壁攀岩熱
戰鷹呼嘯 博弈長空
戰鷹呼嘯 博弈長空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6112341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