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鄭州大河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陶器作坊區
2018-08-23 14:41:4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鄭州8月23日電(記者桂娟)因出土彩陶上繪有神秘星象圖案而被譽為“星空下的村落”的鄭州市大河村遺址,首次發現大面積陶器作坊區,發現陶窯76座,為揭開5000多年前陶器制作和紋飾繪制之謎提供重要線索。

  “色彩絢麗、圖案豐富、繪畫手法高超嫺熟的大河村彩陶,是我國史前彩陶文化的一個高峰。此次陶器作坊區的發現,加上之前出土的彩繪石質顏料和眾多彩陶器,印證了大河村遺址持續3300年不間斷的發達制陶業。”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館長胡繼忠説。

  新發現的陶窯集中分布在遺址東部,周邊發現由丟棄碎陶器堆積而成的灰坑226座。作坊區東邊有一條水溝,是制作陶器的水源處。

  76座陶窯分為豎穴窯和橫穴窯兩種類型,均由火膛、火道和窯室構成。豎穴窯發現數量較少,陶窯結構不完善,火膛火力較小,不能完全控制窯室內燒制溫度和氣氛,尚屬燒制陶器的低級階段,為仰韶文化早期窯址。

  橫穴窯技術成熟,發現數量多,是大河村遺址仰韶文化中晚期主要窯址類型。火膛容量大,可以調整火力控制燒制溫度,火道也延伸至窯室所有部位,使陶器受熱均勻、成品率提高,分散狀陶室面積擴大,陶器燒制數量增加。

  5000多年前,大河村先民觀察太陽、月亮、星體的運作和變化,在絢麗的彩陶上,細致地描繪出太陽紋、月亮紋、日暈紋、彗星紋、星座紋等星象圖案——這是我國最早的天文學實物資料,比殷商甲骨文上的記載早2000年左右。

  發現于1964年的大河村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國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為配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鄭州市考古研究院聯合大河村遺址博物館近期首次對遺址進行了最為全面和係統的勘探,新發現和確認遺跡點1037處,首次發現陶器作坊區、環壕,以及居住區、墓葬區、道路、灰坑、踩踏面、古河道等重要遺跡,完善了遺址范圍、布局、遺跡分布和地層堆積情況,確認遺址面積達50多萬平方米。

  胡繼忠説,大河村遺址發現以來,已進行25次考古發掘,但發掘總面積不足遺址七十分之一。以後每年將對新調查出的重要遺跡進行考古發掘,並將發掘現場作為考古遺址公園展示的一部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高鐵工匠”賽技藝
“高鐵工匠”賽技藝
廣西茶鄉採秋茶
廣西茶鄉採秋茶
江西靖安:色彩斑斕豐收圖
江西靖安:色彩斑斕豐收圖
非洲“小寶”的廣州生活
非洲“小寶”的廣州生活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3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