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克隆猴“歸隊”野生猴群活力充沛
2018-06-22 21:35:2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6月22日電(記者王琳琳)記者22日從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獲悉,去年冬天誕生的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已于近期離開育嬰箱,正式“歸隊”同齡野生猴群。目前,姐妹倆健康狀況良好,行為舉止與野生猴並無二致,活力充沛。

  據飼養員介紹,在野生猴群飼養籠,克隆猴姐妹倆的活動空間變大了,飲食習慣也發生了些許改變。“目前,兩只克隆猴一天只需喂一次奶,兩次顆粒飼料,一次水果,配上少量零食,如花生、蛋糕等。”

  兩只克隆猴屬非人靈長類獼猴,是與人類最接近的親緣物種之一,在結構和功能上均具有很大相似性,使得獼猴成為研究人類大腦功能和腦疾病極為理想的模型。

  此前,絕大多數腦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療,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發藥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類相差甚遠,研發出的藥物在人體檢測時大都無效或有副作用。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將推動我國發展基于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産業鏈,促進針對老年癡呆症、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主任蒲慕明介紹,下一步科研團隊將對兩只克隆猴開展行為和腦成像檢測,觀察其智力發育和認知行為情況,“未來神經所團隊計劃克隆一批這樣的猴子,因為有了遺傳背景一樣的猴子,就可以制作標準的獼猴腦圖譜,進一步解開人類大腦的奧秘。”目前,一個大規模的克隆猴研發基地正在上海籌建中。

  此外,記者獲悉,中科院與上海市已于今年2月在徐匯區成立了一個國際靈長類腦研究中心,中心建有專用于非人靈長類(包括獼猴和狨猴)行為檢測平臺和實驗室,研發高級認知行為和運動功能定量化的檢測方法和技術。檢測的結果與相關人類腦疾病的症狀比較,可確定各種腦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準確性,以助于使用獼猴疾病模型研發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老鐵路元江特大橋開始架梁
中老鐵路元江特大橋開始架梁
魚躍盤中:活靈活現的瓷畫技藝
魚躍盤中:活靈活現的瓷畫技藝
搬離大山“天地寬”
搬離大山“天地寬”
閩南古村埭美的文化嘉年華
閩南古村埭美的文化嘉年華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19112302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