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木材商變“植綠人”:他在沙漠風口植樹13載
2018-05-13 17:41:4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蘭州5月13日電(記者 王朋、連振祥)每天早上,王森都會帶上一把鐵鍬,開著他的小鈴木車,沿著每個沙丘邊緣走一遍,看看他栽植的樹木,13年來從不間斷。

  58歲的王森是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下雙鎮沙河村的村民。2005年,做木材生意的他回到下雙鎮,在漲泗村周邊承包了2000多畝沙漠,用13年時間,建起了一片林場,把黃沙變成“綠洲”。

  “以前做木材生意賺了錢,現在該是還一片綠的時候了。”王森説,十幾年前的下雙鎮,春苗剛見綠,就被大風連根拔起,當地村民種糧食就是跟沙漠“搶地盤”。看著黃沙一點點吞噬著田地,王森拿定主意,要把風沙“摁”在下雙鎮。

  不顧家人和朋友們的勸阻,王森毅然帶著十幾個村民住進了沙窩。

  在沙漠裏種樹絕非易事。下雙鎮是騰格裏沙漠南緣的一個風口,風沙大,沙土含鹼高,風沙打在臉上,皮膚很快就皴裂了。“風沙吹得額頭、眼皮、臉頰、嘴唇都爛掉了。”王森説,“晚上都不敢洗臉,一觸水,皮膚火辣辣地疼。”

  沙漠裏沒有路,運送樹苗和水的車陷入了沙窩,只能靠人力一棵棵、一桶桶抬到沙漠裏。“每天要走幾十公里,腿腳都腫了。”王森説,要種樹,先修路。到了冬天,他和村民們晚上把水灑在沙漠裏,等凍硬了形成一條冰路,然後用車拉來鋪路的水泥、石子等材料,終于把路修好了。

  路通了,沙漠裏很快種上了楊樹、樟子松、梭梭等樹木。原以為路通了百事皆通,可沙漠風沙大、日頭毒,很多楊樹向陽的樹皮就曬幹了,沒過兩年,楊樹都死了,只剩了少量的梭梭和6棵樟子松。

  巨大的投入換來了6棵樟子松,王森並不氣餒。他從網上搜集大量資料,到全國各地學習借鑒經驗,經過多年摸索,終于找到用樟子松治沙的方法。

  “在沙漠種樹不是有水即可,還要考慮樹木的生長習性和沙漠的酸鹼程度。”王森説,樟子松適宜密植,依據樹苗不同生長階段,按照不同株距種植,樟子松在沙漠裏的成活率超過了90%;沙漠鹼性大,他就在林場建了一個大型養豬場,用豬糞、豬尿調和沙漠酸鹼度。

  成活率提高了,林場逐漸形成了一個小生態係統。漸漸地,海棠、桃樹、山楂、櫻花、木槿等其他樹種也在沙漠種植成功。

  治沙初顯成效,王森心裏繃緊的弦並沒有放松。“沙漠裏種樹,三年之後還活著,才算成功。”王森説,他每天都要查看每一棵樹的生長情況,研究種植方法。多年的治沙經驗讓他明白,在沙漠裏種活一棵樹,必須要耐得住寂寞,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心對待每一棵樹。

  如今13年過去了,2000多畝沙漠變成了綠洲。下雙鎮的生態改善了,吸引周邊很多遊客前來遊玩,王森又有了新想法。

  “再建一個生態遊樂園。”王森説,他收購了12節廢舊火車皮,打算建一個沙漠裏的火車小鎮。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 青年生態學家左小安:研究沙漠20載
    今年“甘肅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左小安在沙漠邊長大,深受風沙之害,現在,40歲的他研究沙漠已有20年,試圖通過“風沙區恢復生態學研究”尋找人與自然的平衡。
    2018-05-04 15:50:04
  • 世界地球日 中國第七大沙漠植樹5萬株
    4月22日,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當日在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上舉行了“大型義務植樹活動”。
    2018-04-22 20:35:12
  • 新疆今年將為沙漠胡楊林“輸液”12億立方米
      記者從新疆水利廳獲悉,今年將在保證流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前提下,通過生態閘適時向胡楊林保護區和塔裏木河下遊生態輸水12億立方米,其中葉爾羌河1億立方米、阿克蘇河0.5億立方米、和田河1.5億立方米、開都-孔雀河1.5億立方米、塔裏木河幹流7億立方米(含塔裏木河下遊生態輸水3.5億立方米),以及塔裏木河幹流向孔雀河中下遊生態調水0.5億立方米。
    2018-03-20 10:27:35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超越血緣的母愛
超越血緣的母愛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印尼3座教堂發生爆炸 已致6人死亡
印尼3座教堂發生爆炸 已致6人死亡
煙雨漓江
煙雨漓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825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