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天涯海角”的中國種麻人——探訪坦桑尼亞中國劍麻農場
2017-11-18 15:13:1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達累斯薩拉姆11月18日電  通訊:“天涯海角”的中國種麻人——探訪坦桑尼亞中國劍麻農場

  新華社記者 高竹 李斯博

  夜幕降臨,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郊外的原野上亮起了燈光。幾隻猴子從樹上竄到屋頂,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汪路生閉目躺在自製的搖椅上,沒有理會。他早已適應了這些非洲夜色裏獨有的“喧鬧”。

  這方圓幾公里內的唯一燈光,便是中非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坦桑公司劍麻農場的職工營地,65歲的總工程師汪路生在這間磚房裏一住就是17年。

  地處熱帶的坦桑尼亞是世界知名的劍麻産地。劍麻纖維韌性強,不怕海水侵蝕,是製造船纜、麻袋、地氈的上等原料。2000年,汪路生作為公司派到坦桑尼亞的第一批“拓荒者”來到這裡。

  據他回憶,初到之時,這裡還是萬頃荒野,光是開荒就用了半年多時間。

  熱帶陽光的炙烤和野外作業的辛苦沒有難倒汪路生,然而沒有電、沒有通訊和與世隔絕的寂寞,着實讓他適應了好一陣子。

  沒有傢具,就自己做;沒有蔬菜,就自己種;沒有肉吃,就自己養。17年過去了,汪路生眼看著院裏的猴麵包樹長高了一截,也把這片荒野漸漸熬成了家。

  不到20年的時間,千頃荒原變耕桑。在汪路生等數十名中國技術人員的努力下,劍麻農場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000多公頃,年産纖維近2000噸,累計為當地提供了上萬個就業崗位。

  一望無際的劍麻田覆蓋了周圍的幾個村莊,汪路生的小皮卡車駛過,村民們會都揮手跟他問好。他搖下車窗,用斯瓦西裏語流利地與村民們交流。

  他説,從劍麻的種植、採摘到加工,都需要大量勞動力,許多附近的村民都在農場裏上班。有了穩定收入,村民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由於地處偏遠,當地村民生了病,都要步行幾十公里才能找到一家醫院。2003年,劍麻農場在附近村子建了診所,專門聘請了醫生,附近的村民都可以來這裡看病了。

  農場的位置偏僻,較遠村子裏的員工來上班比較困難。今年年初,農場決定修建60套職工住宅,如今已全部竣工。

  十幾年下來,當地村民早就不再對這幾個頭頂草帽、腳穿布鞋的中國人感到陌生,也漸漸把他們當成了“自己人”。

  有一次,當地村民聽聞有人要搶劫農場營地,就匆忙跑了幾公里到警察局報信。警局馬上提醒汪路生等注意安全,派人提前埋伏在農場周圍,將幾名劫匪一舉抓獲。提及這件事,汪路生仍心存感激。身處異國他鄉,這份跨越了膚色和語言的情誼,在他看來有着特殊分量。

  如今,退了休的汪路生沒有立即回國與家人團聚,而是選擇繼續留在農場做技術指導。

  “這些‘小不點’是今年新種下的,這才剛露了頭,長勢很好!” 汪路生撫摸着劍麻綠油油的葉片,欣喜延伸到了嘴角。

  看著越來越多劍麻田進入收穫期,農場總經理管善遠的眼裏也儘是豐收的喜悅。他告訴記者,如今國際市場對劍麻的需求缺口還很大,他們的劍麻田由於氣候條件優越、土壤適宜,纖維質量在坦桑尼亞名列前茅,經常供不應求。

  管善遠告訴記者,農場裏不久前剛剛又添置一台劍麻加工設備。下一步,他們希望能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生産加工能力,讓中非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生産的坦桑劍麻走向全世界。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廣州國際車展開幕
廣州國際車展開幕
黃河上的“天鵝湖”
黃河上的“天鵝湖”
通訊:開往印度洋港口的“中國造”列車
通訊:開往印度洋港口的“中國造”列車
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兵馬俑特展
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兵馬俑特展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031121976039